今年以来,全国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大产品抽检工作力度,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一是提高产品抽检率。共组织21个监测机构,全年共计划安排抽检产品3000个,抽检比例达到17%,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同时一些地方绿办也相应提高了产品抽检数量,由上年的595个提高到864个。提高了46%。二是改进抽样方式。采取在市场抽样与到企业抽样相结合,提高了抽检的产品覆盖面。三是更加突出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加大了对质量风险高、消费者普遍关注的产品抽检比例。四是开展专项抽检。根据卫生部、农业部等9部委《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方案》和2008年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电视电话会议的要求,共安排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抽检产品445个,占全年抽检计划的14.8%。到目前为止,已完成抽检产品1807个,占全年抽检任务的60.23%,检出不合格产品22个,抽检合格率为98.78%,比2008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抽检任务已于4月份全部完成,没有发现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现象。
第二,加强市场监察,标志使用进一步规范。规范用标行为是这次专项整治的重点内容之一。为此,今年根据专项整治的要求,调整和进一步加强了市场监察工作,组织各地在4月15日至5月15日期间集中开展市场监察活动,市场监察范围从原来的省会城市向地级市延伸,全国共检查了101个城市、316个各类市场,抽取标称为绿色食品的样品5908个,约占2008年底有效用标产品总数的13.8%,发现不规范用标产品106个,占归类后样品总数的4.7%,比去年下降3个百分点。
第三,有效遏制假冒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在专项整治中,各地农业行政执法部门和绿办,结合开展市场监察进行执法检查,并与当地工商部门积*配合下,有效打击了假冒绿色食品行为,在市场监察中,各地查处假冒绿色食品33个,占归类后样品总数的1.46%,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
第四,着力构建质量安全预警机制,增强风险防范能力。为防患于未然,结合开展专项整治,初步制定了《构建绿色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管理规范》、《绿色食品质量安全预警信息收集上报与规范》、《绿色食品质量安全信息上报与分析程序》等规范性文件,通过预警机制,为提高认证审核和证后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支撑。绿色食品预警体系试运行阶段,拟选定蔬菜、肉类制品和茶叶3个行业为重点行业。
下一步,将在巩固专项整治前一阶段成果的基础上,按照预定工作方案,跟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开展产品抽检。将按照全年的产品质量抽检计划,继续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实施监督抽检。同时,鼓励各地绿办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本地区绿色食品产品抽检力度。针对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依据有关管理规定和监管制度,分别给予取消标志使用权和限期整改的处理,并对取消的产品予以公告。
二是督导各地绿办落实年检制度,重点加强企业实地检查。一方面将组织相关人员对年检工作落实情况和有效性进行督查,另一方面将组织省际间年检交叉检查,推动年检实地检查不断深入。
三是继续加大企业规范用标的工作力度。将结合新编号制度的出台,组织各地加强有关规范用标的宣传、指导和检查,进一步规范企业用标行为,同时,对绿色食品监管员和定点监测机构人员进行专门培训,结合到企业实地检查和抽样,加强对企业规范用标的指导。
四是组织开展督查活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将会同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在8-9月份,组成5个督查组,赴10个重点省市,对“三品”认证管理有效性、生产经营规范性、产品质量安全性和包装标识合法性开展全面检查,督导检查各地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确保整治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五是加快推进监管队伍建设。将于7月举办一期全国绿色食品认证检查员和标志监管员培训班,并积*支持各地开展“两员”培训、企业内检员培训等工作,大力提高各级绿办和获证企业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保证各项监管措施落实到位,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