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本报民生版刊登了《“
记者昨天和今天分别在沪上部分超市卖场了解到,今后退货“凭票”规定将根据实际情况废除,超市方遭遇的真正难题是:在某一种食品突现问题时,没有来自政府部门统一的下架“指令”,全凭超市“积*性”高低来“决断”撤柜与否,往往行动不一致,令消费者云里雾里,难辨真伪。
购物“凭证”常常随手扔
“现在在超市购物,不开发票的话谁还保留收银小票?”家住浦东的蔡先生对记者说起几个月前的一次食品撤柜事件,当时蔡先生拿着尚未拆开包装的食品去退货,结果被告知需要“凭票”才能退货。
记者随后查阅了近年来历次食品安全事件,发现基本上一旦涉及产品撤柜下架,消费者退换货时大部分需要凭票凭证。沪上一超市负责人告诉记者,可能是由于需要凭票凭证,每次来退货的消费者数量很少。超市方面也在考虑,以后在遭遇食品安全事件时,是否视实际情况废除“凭票”的门槛。
撤柜不一致困扰消费者
“一旦超市内所售食品被媒体曝光存在安全问题,超市方**会**时间与生产厂家取得联系,生产厂家一般都会‘保证’其产品安全可靠,这样子情况下超市方就比较‘难做’,因为超市方也受购销合同制约,不能轻易将产品下架。”
沪上一大型卖场市场部负责人昨天向记者透露,超市方此时往往会等待政府部门出具检测报告,“敲定”此食品是否真的存在问题,然后再作行动。不过权威“指令”发出通常很慢,在此之前就会发生有的超市积*性很高,**将产品下架,有的随后跟进,有的却在正常销售。“说实话,这种不一致的行动常常会给消费者造成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