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物价问题成为国内头号
据官方数据显示,2007年5月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呈逐月上涨态势,全年平均上涨4.8%。国家发改委研究分析表明,这一轮价格上涨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上涨带动的。而食品价格上涨中,又主要集中在肉类产品和食用植物油上。2007年猪肉价格平均上涨48.3%,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5个百分点,仅此一项就占全部涨价因素的30%以上;猪肉加上其他肉禽蛋产品涨价,占全部涨价因素的50%以上。
中国肉类协会分析认为,总体上看,肉价上涨是由于肉类产品供应不足造成的。同时,人们对肉类商品需求持续上升也给市场带来一定压力。以猪肉为例,我国人均占有猪肉数量已从1990年的20公斤上升到2006年的39.6公斤,17年间几乎翻了一番。在此期间,猪肉市场成交量从619.4万吨上升到2501.5万吨。
政府火速出台政策初步控制涨势
2007年以来,国务院和各级政府为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措施。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从加大扶持力度、强化生猪防疫、做好市场供应、加强市场监管、落实市长负责制等6个方面,研究部署了促进生猪生产发展和稳定市场供应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随即,财政部印发《能繁母猪保险保费补贴管理暂行办法》。8月,农业部、中国银监会分别下发通知和意见,要求加大对生猪生产的信贷支持。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调动了农民发展养猪业的积*性,市场秩序逐步改善。12月,国务院办公厅再次发出通知,要求继续落实保障2008年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相关机制。这些措施的力度在我国史无前例。
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收到显效
2007年8月,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发改委等7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猪肉市场管理的紧急通知》,全国上下对猪肉产品质量安全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集中专项整治,通过建立猪肉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行生猪屠宰企业分级管理制度,重点扶持规模化、品牌化企业,建设冷链加工设备项目,扩大冷却肉、分割肉产品上市量,进一步提高了“放心肉”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加大对私屠滥宰、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净化了肉类市场。
应对重要战略转型期严峻挑战
专家分析认为,我国肉类生产、流通和消费正在进入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型期。传统肉类食品产销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人们需求的增长。如何通过加快转变肉类产业发展模式,稳定肉食市场、保障质量安全、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供给能力,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是全行业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和重要任务。
2008年我国肉类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依然是大力发展冷却肉、分割肉和熟肉制品,扩大低温肉制品、功能性肉制品的生产,积*推进中式肉制品工业化生产步伐;在稳步发展猪肉产品的同时,重点发展牛羊肉、禽肉制品;广泛开展畜禽血液、骨组织、脏器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研究,开发生产各种生物制品;继续推行定点屠宰,稳步提高机械化屠宰的比重,完善肉品加工全程质量控制体系,保障肉类食品安全。与此同时,进一步为建立较完善的肉类加工业体系打基础,逐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肉类加工企业。2008年肉类行业将切实抓好10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推进机制和体制创新,加强宏观调控和规划引导。一要建立统一协调的畜禽屠宰加工业发展管理机制。二要尽快制定和完善与畜禽屠宰加工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和规章制度,将屠宰加工业的发展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依法监管。
第二,加大对肉类工业科技进步的投入,增强发展动力。
第三,建设优质专用畜禽生产基地,确保肉类工业发展的原料需求。
第四,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努力打造肉类工业知名商标。
第五,培育和壮大肉类工业龙头企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第六,积*实施对外开放战略,不断拓展发展领域。
第七,强化食品标准管理,加大标准实施力度。
第八,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多渠道增加投入。
第九,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食品行业自律。
第十,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大力扶持肉类工业的发展,使之成为吸纳转产人员就业的重要接续产业。国家在财政、税收、资金投入上给予必要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