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
盈利持续增长
根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的有关数据,2006年我国啤酒行业总计生产啤酒3515万千升,同比增长14.82%,为近5年来*大增幅。与此同时,啤酒行业整体实现利润总额46.24亿元,同比增长25.8%,也成为2000年以来利润增幅*高的一年。不仅如此,这也是整个啤酒行业收入增幅连续第三年超过产量增幅,利润增幅连续第二年超过收入增幅。
业内专业人士认为,我国啤酒行业已经进入高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临界点,行业利润提升的拐点已经开始显现。从8家啤酒类上市公司整体来看,2006年8家公司均实现赢利,这与前几年总有一两家公司处于亏损状况的情形有所变化。更重要的是,2006年这8家公司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2.51亿元,同比增长18.69%;实现净利润10.02亿元,较2005年增长39.94%,利润增长超过收入增长的情形非常明显。
从具体公司来看,2006年青岛啤酒、燕京啤酒、重庆啤酒等上市公司均实现了产量、收入、利润的快速增长。
其中,青岛啤酒2006年实现啤酒销量454万千升,同比增长12%;其中主品牌销量163万千升,同比增长22%;实现销售收入117亿元,同比增长17%;实现净利润43490万元,同比增长43%。
而燕京啤酒当年产销售啤酒333万千升,同比增长16.84%;加上受托经营企业共生产销售啤酒352万千升;实现销售收入61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净利润30692万元,同比增长11%。
实力稍逊一筹的重庆啤酒增长更为惊人,2006年实现啤酒销量95.5万千升,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实现净利润14833万元,分别比上年度增长了29%、22%和88%。
以华润雪花啤酒、珠江啤酒等为代表的行业内知名非上市公司2006年在行业中的产销量、赢利等也均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增长。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这8家公司收入、利润集中度也非常高。2005年、2006年青岛啤酒、燕京啤酒、重庆啤酒3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总额分别占到了全部8家公司收入总额的89.74%和88.14%;净利润总额分别占到全部8家净利总额的92.17%以及88.82%。
行业环境好转
从赢利能力增强的原因分析来看,啤酒行业整体经营环境好转是重要原因。**,经过多年来啤酒行业的不断兼并重组、行业集中度不断,行业整合效应开始显现,导致主要啤酒生产公司的议价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前十大啤酒公司的产销量达到整个行业的62.4%,集中度进一步得到提高。与此同时,国内啤酒销售价格也从2003年起持续上涨,单价从2003年的2092元/千升到2006年的2365元/千升,3年共上涨14%,平均每年上升4.49%。
其次,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啤酒消费升级也是推动啤酒企业利润增长的重要原因。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1%和10.2%,收入水平的提高奠定了消费增长的基础,也为啤酒消费增长提供了可能。具体表现为,中高档啤酒市场的大幅增长。2003年以来,我国中高档酒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8%,成为增长*快的细分市场。在经济发达的华南市场,高档啤酒占到30%以上。
目前,青岛啤酒、燕京啤酒、重庆啤酒、华润雪花等主要啤酒公司在巩固原有市场份额的同时,大力增加中高档产品产能和销售,高档产品开始成为这些公司利润增长的*强劲支撑。数据表明,2004年燕京啤酒凭借其总产量20%的高端啤酒实现了50%的利润。
经营效率提升赢利
从经营的角度来看,我国啤酒公司赢利能力增强主要源于管理能力的增强,成本和期间费用得到了良好的控制、资产周转效率明显提高。
以青岛啤酒、燕京啤酒、重庆啤酒三家上市公司为例,由于生产成本控制良好,尽管期间遭遇小麦、水电、运费等各方面的成本上涨影响,三家公司近6年来的销售毛利率基本保持在一个非常稳定的状态,如青岛啤酒的毛利率基本维持在40%-42%之间;燕京啤酒在38%-41%之间;重庆啤酒在45%-50%之间。据了解,燕京啤酒是由于销售价格核算中不含瓶,故毛利率较低。相反,赢利能力较差的公司,毛利率起伏就比较大。
在期间费用方面,各上市公司也控制得比较好。其中,自2001年以来,青岛啤酒、燕京啤、西藏发展、兰州黄河的期间费用都保持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变动,而重庆啤酒、惠泉啤酒的期间费用均处于小幅下降趋势。
在资产周转率方面,自2001年以来,青岛啤酒等上市公司的周转率就一直处于不断提高过程中。其中,青岛啤酒将资产周转率从2001年的0.6925,提高到2006年的1.2177,5年间几乎提高了一倍,成为目前上市公司中资产周转率*高的公司。在此期间,重庆啤酒的周转率也提高了1.35倍,从0.384提高为0.9027。相反,那些净利润增长缓慢的公司,不仅资产周转率本身很低,而且其提高幅度也明显要缓慢得多。
不过应该看到,虽然啤酒行业的经营环境正在不断好转,行业龙头的盈利能力近年来也在不断增强,但是由于我国的啤酒行业仍然处于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阶段,离盈利稳定丰厚的成熟期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尽管行业龙头公司盈利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能否真正实现这一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