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出,
根据*新的统计,今年1-5月,
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近日发布研究文章称,中国食品价格上涨对价格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是有限的、暂时的,更不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这篇署名为国家统计局国际中心刘冰、马岩和王金萍的研究文章认为,根据历史经验,粮食价格只有剧烈波动上涨,通常涨幅超过20%才会对通货膨胀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而目前我国粮食价格涨幅基本在10%以内。
针对粮价问题,自去年11月底我国以小麦、大豆为主的粮食品种涨价以来,大部分研究观点认为国际粮价趋高,是带动我国粮食价格走高的主要原因。2004-2006年,中国粮食累计净进口1450亿斤,进口品种以大豆和小麦为主。
这篇研究文章指出,世界粮价今年仍将在高位波动。文章引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预计2007年世界粮食总体价格水平将上涨3%-5%左右。因此,估计2007年全球食品价格水平也不会上涨太多,进一步推动我国粮价以及通胀水平上扬的作用有限。
文章还进一步指出,此次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世界粮食减产以及生物燃料用粮的增加,并不是在世界农业和粮食加工本身出现重大问题的情况下上涨,因此不会造成过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相关报道
为缓解物价波动
各地动用价格调节基金
全国多数省区开始普遍动用价格调节基金,对居民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和流通环节进行补贴,以稳定市场价格。
安徽省近期将动用价格调节基金145万元用于副食品价格上涨补贴。黑龙江,从2006年7月份至2007年3月份,累计投放6650万元价格调节基金。而在山西,仅在去年就动用价格调节基金2300万元,用于棉花、化肥和生猪等重要商品的省级储备补贴。此外,山东、重庆、海南等20个左右的省区自去年以来都已经动用价格调整基金。
与财政补贴由国家“埋单”不同,价格调节基金是从多层次多方面筹措的资金。
全国36城市
6月肉价上涨12.3%
新华社电发改委*新统计显示,由于供求紧张状况短时间难以缓解,今年6月份,36个大中城市猪肉价继续大幅上涨,每500克新鲜去骨后腿肉均价9.78元,比上月上涨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