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由于
这组报道探寻产业动态,撷取专家观点,希望大家共同关注。
山阴:奶牛变
山阴县后所乡前张堡村奶牛场主人郭继甫,由于无力维持,卖掉了半数的奶牛。来源:央视国际
5月29日黄昏,看着自家饲养了三年多的奶牛“二花”被牛贩子赶上了收牛的卡车,山西省山阴县古城镇古城村奶农王福心如刀绞。捏着手里薄薄的300多元卖牛钱,王福痛苦地说:“‘二花’今年才开始产奶,以往咋说也能卖1万多元。可如今奶价实在太低,产奶少的牛不卖不行!”
在山阴县,由于奶价持续低迷,奶牛“吃”掉的成本比所产的奶钱还要高,奶农们只好把他们的“命根子”以肉牛价卖掉。目前山阴县产奶奶牛已锐减7000多头,占全县总存栏数的10%。
山阴县是闻名全国的奶牛养殖县,奶牛养殖曾经是当地农民的经济支柱。据统计,2006年底全县奶牛存栏数7.5万多头,年产鲜奶25.6万多吨。全县农民人均收入达3388元,其中1/3来自奶牛养殖。农民们曾高兴地说:“家养一头牛,生活不用愁”。然而,从2006年下半年至今,由于粮食、饲料价格迅速上涨,山阴县7万多头奶牛的养殖成本陡然增长。山阴县畜牧局局长王国忠告诉记者,奶牛的主要饲料——玉米价格从去年底的0.94元/公斤上涨为1.46元/公斤,其它饲料也上涨了30%。
王国忠介绍说,按照目前的物价计算,一头奶牛一年需产4.5吨牛奶,才能把饲草成本挣回来。在山阴县平均每头牛一年产奶5.3吨,农民从每头牛身上平均挣到0.8吨奶的收入。按每公斤1.7元的收购价,一头奶牛一年只能挣到1360元,这还不算农民的工钱,奶牛养殖水、电以及疾病防治等其它费用的开支。
饲草价格涨了,奶价却没有涨。朔州市奶业协会会长卫占成介绍说,由于奶业市场竞争激烈,再加上进口奶粉的冲击,目前国内排名前十位的奶业加工巨头为保住市场都不敢提高奶制品价格,一些中小企业更是力不从心,只能选择降低生产成本——鲜奶收购价来赢得一点市场份额。卫占成告诉记者,虽然去年以来,奶牛协会多次与几家奶业加工龙头企业协商提价事宜,但企业并不买账,依然联手维持当地政府5年前制定的*低保护价——每公斤1.7元。“提不提价是企业自己的事,作为政府无权干涉。”王国忠无奈地说。
在高成本低奶价的挤压下,农民养奶牛不赚反赔。无奈之下,奶农只好将圈中产奶低的奶牛当肉牛宰杀掉以降低消耗。看着与自己朝夕相伴了好几年的奶牛进了屠宰场,奶农王福伤心地说:“料价降不了,奶价提不了,政府包不了,奶农受不了。”
行业动态
收不到高质奶源的企业不肯提价,而收不回成本的奶农忍痛宰牛——
产业链条如何多赢
远近闻名的奶牛养殖县——山西山阴县,因为“宰牛事件”再次引起轰动。
2006年下半年至今,包括山阴在内,部分地区粮食、饲料价格上涨了近30%,而牛奶收购价格却丝毫未涨。产业链一端的消费者无力左右奶价波动,另一端的奶农则在“卖牛不值钱、养牛不赚钱”的窘境下被迫宰牛。畜牧专家冯仰廉近日表示,“现在一些企业所谓的高端产品,根本不是乳业发展的常规出路。”
产业现状——
乳业无序竞争,企业压级压价
数据显示,过去6年中国奶业取得年均增长23%的骄人成绩,然而在产业链条利益分配中,奶农所占利润比例不到10%。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中外农村经济技术研究所所长刘振邦表示,“中国乳业现在是无序竞争,大企业获得垄断性暴利的手段就是向奶农压价。中国农民*大的困难是不知道怎么进市场,进了市场抗风险能力又很差。”
“乳制品的定价权掌握在少数乳品加工企业手中,农民和消费者都吃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吴常信介绍,目前国内高端乳制品仅在包装上下功夫,奶源质量却并不稳定。有的奶牛刚打了抗菌素,奶农就挤下奶卖到加工厂。
模式突破——
奶农变成投资人,“以牛为本”出好奶
一方是缺乏市场意识和科学组织、被迫接受压价的奶农,另一方是缺乏好奶源、只能压价求利的经济实体。在奶农和企业的博弈中,任何一方的崩溃都会造成一场乳业危机。一种“奶联社”+“农联社”的农牧业循环联动新机制试图破解这道“奶农不挣钱、奶质不稳定”的难题。
奶牛饮食有科学配方,配种和治疗都是数字管理,挤奶则配有电子精确计量和奶牛自动识别系统……“奶牛养殖是高技术含量的产业。以牛为本的‘奶联社’模式通过科学管理提升了牛奶的附加值。凭借优质优价,每头奶牛可增收约4800元。”“奶联社”模式发起人、内蒙古加牛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乔富龙博士说。
除了提高奶源质量,凭借奶牛加入“奶联社”的奶农,摇身一变成“奶联社股东”,可定期获取固定分红。从养牛中解放出来的农民还可以参与“农联社”,在大型农业生产设备的扶助下,为“奶联社”种植优质青贮玉米和饲草。“种植有机玉米的门槛较低,如果按照我们教授的生态种植技术,农民每亩地可多收232元,比自给自足时增收近50%。”乔富龙说。
“不同于一般的‘公司+农户’,奶农实际上是‘奶联社’的投资者,可获得稳定而较高的收益。”中国社科院农发所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贵认为,“奶联社模式不仅有效帮助农民规避市场风险,还改变了小农经济掠夺性的生产方式,提高了养殖水平,提供了高质量的奶源。”
专家表态——
奶业市场需要一条纽带,帮普通奶农与企业对话
2006年中国畜牧业总产值逾1.4万亿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34%,但奶业在农业的总产值中所占比例不足2%,即使在畜牧业总产值中也仅占5%。而美国、荷兰、新西兰等发达国家的奶业总产值往往占农业总产值中的35%以上。可见我国奶业发展潜力巨大。但是,企业只顾打“价格战”和“包装牌”,却忽略了奶源管理和奶质提升,导致了目前牛奶市场的混乱无序。
实际上,中国安全食品发展潜能巨大,尤其是高附加值的安全食品市场正在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高端市场,而奶农普遍还迈不进这个门槛。
据介绍,发达国家奶制品市场基本为农业合作社来控制,农业合作社占荷兰整个乳品加工产值的85%,在美国占45%,在丹麦、瑞典、法国各占60%以上。
“可以肯定地说,合作社和公司竞争,才能够对农民有利。而现在中国奶业正缺少这样的合作社,所以农民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农民缺少要价的话语权,缺乏与乳品加工企业平等对话的机制。‘奶联社’模式一定程度上将成为一个纽带,成为农民利益的重要保障机制,给农民带来优惠。”刘振邦说。
观点
奶牛养殖成为畜牧业中发展*快的产业,乳品加工成为食品工业中发展*快的行业。但是,当前我国奶业面临着困难.
防止奶业大起大落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以来,我国奶业实现快速增长。据统计,2006年全国奶类总产量达3000多万吨,已超过俄罗斯、巴基斯坦,仅次于印度和美国位居世界第三位。奶牛养殖成为畜牧业中发展*快的产业,乳品加工成为食品工业中发展*快的行业。
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奶业面临着困难,正处在关键性阶段。在奶牛养殖方面,物化成本、活劳动成本、财务成本和环境成本明显上升,使养牛的效益下降。目前亏损的占1/3,持平的占1/3,获利的占1/3,有些地方出现了卖牛、杀牛现象,甚至新生的母犊也几百元钱就卖掉,将影响奶牛业发展的后劲。乳品加工方面,有的乳品企业为了增加市场份额,采取特价销售、相邻销售等手段进行竞争,导致市场混乱,使整个乳品企业的赢利空间缩小。由于乳品企业利润低,也影响了原料奶收购价格的调整。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除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进展迟缓以外,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对奶牛产业关键环节支持力度不够;二是对奶业监管力度不够;三是行业自律不够。
现在,我国奶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在这个“坎”上,应对得当,处置得法,我国奶业就能持续健康发展。反之,则可能出现徘徊,甚至滑坡。因此,一定要认清形势,齐心协力,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防止奶业出现大起大落。
建议各级政府:(1加大支持力度。在奶牛良种补贴的基础上,同种粮补贴一样,对种植专用青贮玉米和牧草给予补贴;像农机补贴一样,对奶牛青贮饲料机械和饲养机械(如全混合日粮机械给予补贴。(2引导制定牛奶收购保护价,扩大奶牛保险试点,解除奶农的后顾之忧。(3要加强监管,严格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加大执法力度,把液态奶中复原乳的检测、生产日常化、制度化。控制进口奶粉冲击民族奶业。尽快制定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奶业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规范乳品市场。
在行业层面。要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讲诚信,讲自律,构建和谐奶业,使奶牛养殖、乳品加工和市场消费协调发展。一是推行合同收奶,保护奶农的利益。不限收拒收合格奶,不拖欠奶资,不压级压价。二是开展公平竞争,谋求共同发展。乳品企业要积*开展合作,善待同行,做大做强民族品牌。自觉维护市场价格秩序,不搞低于成本价格销售的恶性竞争,遵守公平竞争原则,共同维护乳品市场秩序。三是恪守诚信经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乳品企业要准确发布产品信息,自觉维护消费者的知情和选择权。反对误导消费的各种宣传和行为。
奶业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协作、服务、维权和自律”的职能,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为应对奶业当前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保障奶业的健康发展尽职尽责。
话说新农村
奶农利益谁维护
“牛养起来了,奶价下来了,人也趴下了。”这是日前记者在北方一个牛奶主产地采访时,养牛户发出的感慨。此话怎讲?这几年,养殖效益一降再降,苦了奶农。许多养牛户都是硬撑着。
有奶农算了笔账,近年来,玉米价格从每斤4毛多钱涨到7毛钱,牛奶的厂家收购价几年不动,基本保持在每斤八九毛钱。前几年,一头产奶牛一年能挣五六千元,现在,养得好的,能挣1500元,这还得吃自家地里的玉米、饲草。这是静态的。牛犊产下后,3年“长大成人”,每年花费3000元。3年内,两头成年牛养活一头小牛犊。因此,以前效益好的时候,母牛犊值钱;现在,公牛还可当肉牛养,就怕生下个“千金小姐”,养不起。
大概10年间,我国牛奶消费从人均6公斤增长到20多公斤。奶制品日益丰富,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营养,还提供了幸福的享受。与此同时,这10年来,众多养殖户也在分享着增长的幸福。可是如今,面对琳琅满目的鲜奶、酸奶、这个乳那个乳,消费者恐怕很难想象,养牛户难成这般光景。这与超市里奶制品热销的场面、各大乳品加工企业威风凛凛的气势,的确很不协调。
那么,这种不协调,究竟是谁造成的?
养牛户抱怨工厂定价太低。你在市场上卖两三块钱一斤,才给养殖户八九毛钱,悬殊太大。钱都花在广告上了。还老是献爱心,这捐一个小学,那又去扶贫。有爱心,给俺们养殖户倾斜一点,奶价提点儿,不行吗?
工厂说,价格是市场定的。不做广告,企业不发展,你还卖不上这价呢!这几年养牛规模迅速扩大,奶源充足,平均养殖利润自然降下来了。而且,农户分散养殖,奶源质量的确没保证。你出好奶,企业价格自然给得高。
养牛户又说,当初煽乎农民养牛,可不是这态度。又说帮贷款,又说包收购。农户的奶把企业养大了,什么都他们说了算。同样的奶,销售旺季就是一等品,到了夏季,就变二等。反正农民“胳膊拧不过大腿”。
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僵局,是政府不愿意看到的。奶业发展,企业有税交,农民能致富,民众更健康。政府对此应大力扶持。不过,一些地方在发动农户养奶牛时,确实也有受企业鼓动的因素,政府规划往往参照了奶企发展计划。因此,一旦企业和农户吵架,政府很难说话。
其实,养殖户和企业之间的事,还得利益双方协商解决。当前,要扭转“胳膊拧不过大腿”的现状,尽快建立起农户和企业之间公平对话的机制。尤其需要提醒牛奶企业,即使眼下处于强势,也不要傲慢。一个协调发展的产业才是多赢的产业。否则,人趴下了,还有谁来养牛?企业又能挺多久?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摘录
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做大做强畜牧产业。按照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要求,积*推行健康养殖方式,加强饲料安全管理,从源头上把好养殖产品质量安全关。牧区要积*推广舍饲半舍饲饲养,农区有条件的要发展规模养殖和畜禽养殖小区。扩大对养殖小区的补贴规模,继续安排奶牛良种补贴资金。加大动物疫病防控投入力度,加强基层兽医队伍建设,健全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和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和完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
——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