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欧盟的农残标准虽然苛刻,但经过努力,基础好有实力的企业一般都能达标,但所付出的代价是高昂的,企业的很大一部分利润都被侵吞。”安徽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公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心中疾苦。
随着各色绿色壁垒的筑起,中国农产品出口俨然进入一个“破壁”代价高扬时代。
破壁前行为了应对欧盟、日本严苛的农残标准,安徽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早有“防备”,早在几年前就建立了自己的茶叶生产基地,从源头上控制农残。
据顾公新介绍,目前该公司已建立5个茶叶生产基地,其中无公害茶园20万亩,有机茶园8000亩,转换期茶园6000亩。目前,公司20万亩无公害基地全部通过了国际无公害认证,有机茶园获得了瑞士IMO等有机茶国际认证。
产自青海与新疆的优质蜂王浆历来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蜂王浆出口量占公司出口总量1/3的青海新铠实业有限公司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检验监测体系。他们总是事先与蜂农约定不用少用药,并根据蜂农的用药情况来确定收购价格。新铠公司总经理王广青告诉记者,日本肯定列表等严格的标准不仅没有让新铠的出口量减少,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帮了新铠的忙,因为很多小企业不能达标退出的市场份额自然成为了他们的“囊中之物”。因此,去年新铠的蜂王浆出口量达到了40吨,比上年增长一倍。
代价高昂“出口价格虽然比以前高了,但高出的这一部分还不够支付检测费用,利润自然不如从前了。”王光青并未对严苛的标准提出异议,但对繁重的检测负担却心有不甘。据他介绍,此前我国蜂王浆对日出口价格为16美元/公斤,现涨到18美元/公斤。卖价提高了2美元,即折合人民币15元左右,但自我检验、商检局的检验两项加起来的费用却远远超过了15元人民币。
安徽茶叶进出口公司投入认证和检测方面的费用每年都超过70万元人民币。顾公新告诉记者,如果过去我们的利润是1,那么现在的利润只剩下了原来的1/3,其余2/3都被检测等成本吞噬了。而企业为此所付出的精力、人力成本则无法用数字来计算。
据介绍,由于基地建设的高投入和成本回收的滞后期,很多实力较弱的茶叶出口企业被陷入严重的资金短缺困境,更有企业被迫退出市场。
然而,利润空间的挤压也倒逼企业努力挖潜、加强管理。安徽茶叶进出口公司的做法是从两端延伸产业链。一方面是加强基地建设和管理,从源头支持企业破壁前行;另一方面则是尽量接近终端市场、减少中间环节,直接与国外的大超市建立联系,在渠道营销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