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场“中国有机产品暨天然产品展”在上海农展馆拉开帷幕。记者在馆中逛了几圈后,发现不少企业对于
记者来到一家茶叶展位跟前,只见近10种散装茶叶存放在一只只圆筒里,有西湖的龙井、台湾的高山茶、福建的铁观音等,它们有的每500克卖几十元,有的每500克卖几百元。这么多来自不同产地的茶叶都是“有机茶”?一位市民不禁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一位参展人员含糊地点头,另一位则表示:有些是天然产品,有些是有机产品。在其他展位,也普遍存在“天然产品”与“有机产品”名称混用的现象。
对此,市农产品质量认证中心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天然食品”与“有机食品”完全是两回事,前者并没有明确定义,人们往往在口头上使用,而有机食品是专用名词,它必须严格按照有机农业的标准来生产和加工,并经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如种植业要认证,还需要先经过3年的有机转换期,在此过程中,禁止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激素等。而销售有机食品,要有包装,还得使用专门标识。
在另一家展位,记者还看到了一种“有机豆瓣酱”。所谓有机酱,主要因为包装上列出了“有机大豆”等原料。而别的展位还介绍了有机香菇酱油、有机苹果醋、有机葡萄干等,它们都格外强调使用了“有机原材料”。有机原料加工的产品就是“有机食品”吗?专家回答说,即使使用了有机原料,加工产品也要重新认证,因为还需要对加工环境、其他添加剂的比例等进行考量。如果包装上无有机标识,却写着“有机××”的字样,那纯粹是自说自话。
还有的企业,则叫卖“一系列”有机食品。有的企业在宣传单上介绍,近百亩蟠桃园经过了有机认证,园中闲置地还种出大白菜、韭菜、菠菜、黄瓜、胡萝卜、番茄等有机蔬菜。专家指出,一次有机认证,会限定地块、品种、产量,100亩蟠桃经过了有机认证,并不是说,桃树下种植的蔬菜也成了有机蔬菜;若有机蟠桃销售明显“超量”,也会受到追究。此外,有机认证有效期只有一年,之后每一年都需要进行一次“保持认证”。
记者了解到,作为“安全级别”*高的食品,有机食品其实属于“稀缺产品”。目前,上海只有9家企业共20多个产品通过了有机认证,全国约有7000多个产品获得了有机认证。有关人士指出,一些商家对“有机食品”津津乐道,其实更多是在追求高价销售,因此出现了不少打“擦边球”的现象。现在,全国“各系统”的有机认证机构有30多家,其中还不包括各地的分支机构,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了有机食品市场的监管混乱。由于采取自愿认证的高收费原则,有的认证机构甚至还会“主动”帮助企业顺利通过有机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