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部分
一、农产品卖难的基本特点
2006年以来,我国河南、陕西等省多处地区发生鲜活农产品卖难现象,发生的频率和地区越来越多。涉及数十个品种,具有以下特点:
1.鲜活农产品卖难的周期性
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和生产规模变动都有周期性特点.扩种一过剩一卖难一减收的恶性循环已成规律。如食糖价格在2003年8月价格*低时为每吨1950元,之后一路攀升至2006年2月*高价每吨5500元。很多蔬菜、水果品种频频出现上年价格一高,第二年肯定卖难的周期性问题。
2.技术要求低、规模易扩大的品种普遍卖难
目前,我国市场出现卖难的农产品多为西瓜、芹菜、大白菜等普通的农产品,共同的特点就是品种普通、上市时间集中、技术要求低,生产规模容易扩大。而以现代农业技术为支撑发展的“名优特”农产品却很少出现卖难问题,并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农产品卖难多在中西部
从全国范围来看,农产品卖难问题主要出现在中西部地区的部分省份,东部地区较为少见。其原因,一是中西部地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二是缺乏真实准确的农产品产销信息:三是运输成本过高。流通手段落后,部分品种的运费甚至达到价格的50%以上。而东部地区如福建省莆田市,2000年由市政府牵头成立枇杷协会,对全市枇杷统一采摘、定价、营销。很好地解决了枇杷销售问题。
4.农产品卖难的季节性特征突出
近几年出现的农产品卖难的时间多集中在6~9月之间。这是由于夏季气候适宜蔬菜瓜果的生长,集中上市期间市场供应量突然增加,导致价格大幅度下降。2006年7月,河北省张北县大白菜上市后严重滞销,价格每斤仅0.1元左右,只相当于上年同期的1/4:前不久,大连市元台镇、莲山镇4000吨西红柿集中上市,价格每斤低至0.25元,而上一年同期为0.7元。
我国农产品供求结构性过剩的直接原因:一是市场流通不畅,农产品产销脱节;二是品种老化,农产品市场与消费脱节。
二、农产品卖难的深层原因
农产品卖难既有区域性、结构性、季节性及突发性市场波动等方面的原因,也有生产、流通、管理等方面的深层次体制原因。
1.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与大市场、大流通的要求相矛盾
农户小规模的分散生产普遍存在盲目性。农民种植决策一般看邻居、看亲戚、看上年,信息失真导致了生产规模的盲目扩张。同时,近距离的模仿导致了农产品的雷同性和相似性,使得农产品集中大量上市。价格迅速下滑。
农产品购销方面信息量很大.鱼目混珠,滞后性失真性情况严重,真正有用的信息较少,而获取真实准确的信息成本很高,不但无法生产销售,有时反而会产生误导。
部分地方政府主导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缺乏全局性视野.盲目调整种植业结构,忽视市场供求规律。造成了农业生产规模的急剧扩大、从而导致部分地区农产品过剩。
2.落后的农产品加工运销体系与生产规模急剧膨胀的矛盾
由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千家万户同时生产又同时销售,直接导致了农产品购销成本的上升。大部分地区的农民没有自己的组织机构,缺乏必要的生产和销售的指导,必然降低农产品的经济效益。
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弱,冷藏保鲜手段低。销售的初级农产品缺乏必要的加工和包装,冷藏保鲜手段落后,使得鲜活农产品保鲜时间很短,无法延伸产业链。据统计,发达国家农产品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产值之比为1:3到1:4,而我国则为1:1或稍多一些。水果经过采后储藏加工,国外增值比例为1:3.8:我国是l:1.8的水平。我国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为1%.保鲜储藏比例不足20%,加工比例不到10%。
运输成本过高,农村经纪人急剧减少。虽然国家开通了绿色通道.但是很多地方没执行.或者执行不到位.蔬菜和大部分水果并不享受这些优惠措施.高运输成本导致农村经纪人急剧减少.大大限制了农产品的流通。
批发市场发展落后,农产品运输存在迂回、倒流的现象。目前一些农产品主产区批发市场发展滞后,与主销区批发市场不对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农产品的对流运输、迂回运输、倒流运输、过远运输及重复运输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资源和运力的浪费。
3.农村市场秩序不规范与农业迫切需要发展的矛盾
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市场秩序比较混乱,仍然存在黑恶势力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如深圳某市场周边的“青椒霸”恶意抬高青椒批发价,每公斤1.4元,比其他市场竟高出75%。
农产品进城销售难,部分地区对农民歧视严重。我国各大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限制农民进城销售的情况,一些地区普遍存在乱收费、乱罚款现象,阻塞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订单农业违约率高,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公司加农户的模式有利于将公司的先进理念和掌控市场的能力引入农业生产和销售,但由于合同订单的履约率很低,致使订单农业在我国发展缓慢。据统计,目前订单农业的履约率不足10%。
4.农产品的大量供应与国内外消费需求不适应的矛盾
农产品的供给跟不上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蔬菜、水果等生鲜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已由数量增长转变为对质量、口味、营养、安全的追求。但是,目前农村的小规模、粗放型生产方式无法提供满足城市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造成了严重的供需矛盾。
国外的高技术壁垒严重制约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近10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在外贸出口中的比重不断下降。据商务部调查。我国90%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
三、国外农产品卖难的对策
农产品卖难问题在发达国家也存在,但发达国家有一套完善的机制来保证农产品的顺畅流通,其中很多经验值得借鉴。
1.限制农产品的种植面积,调节生产规模
如美国对主要农产品(谷物、棉花、烟草和花生等分别制定“农产品计划”,规定停耕面积的比例,同时确定一部分停耕土地的补偿比例。政府同自愿限制生产的农场主签订合同,并保证他们生产的农产品取得一定水平的销售价格。
2.建立农产品储备,调节市场供求
在美国,当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时,农产品信贷公司在市场上收购农产品,以提高价格:当市场上求过于供,价格上涨到一定水平时,该公司则抛售自己的储备,以稳定价格,不使消费者受害。
3.扩大农产品出口,消化过剩的农产品
美国粮食生产和经营的突出特点是其高度的商品化、专业化和国际化。早在二战后。美国政府就以马歇尔计划、农产品贸易和发展计划等竭力扩大剩余农产品(主要是粮食和乳制品的出口。与此同时,政府还对某些农产品实行进口限制。
4.提升农产品的深加工能力
扩大工业用途。主要是通过工业生产扩大农产品的深加工。美国工业生产的食品已占80%~90%,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产值约为农业产值的2~4倍。多年来.在用玉米提取食油、糖浆和酒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大大拓展了农产品的需求。
5.通过“社区支农”,帮助农民推销农产品
这是一种用来帮助小农经济发展的农产品推销模式。“社区支农”协会实行双向会员制,既在城市社区发展消费会员,又在农村社区发展生产会员。市民和农民自愿申请人会,加入计划的市民每月向协会交纳400美元的食品预付订金,同时申报家庭下个星期的食品需求。在集中了市民预付的订金后,按照入会农户的生产能力和经营产品,把资金分配给人会的农户,作为他们的生产资金、产品预售收入以及劳动报酬。目前纽约市已经建立起28个支农社区组织农产品的供销,收到良好的效果。
6.加大农产品信息收集力度
提高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收集、发布工作。一是通过立法确保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收集、发布:二是将市场信息收集、发布的整个过程及人员都纳入农业部统一管理:三是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收集、发布制度,使市场信息标准化、工作规范化:四是明确立法和行政部门的分工和职责,允许地方直接发布市场信息,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
7.采取多种形式的补贴,实施收入支持计划
美国目前的收入支持计划主要有6项,即直接补贴、反周期补贴、国家奶制品市场损失补贴、特别灾难援助计划、交易援助贷款和贷款缺额补贴,以及作物和收入补贴保险。欧盟主要有补偿性补贴、其他直接补贴、单个农场补贴、干预采购、产品回收、生产和交易配额、进口保护、出口补贴、土地闲置计划。日本主要有特定农产品收入稳定计划、差价补贴计划、作物和牲畜补贴保险、特定农产品供需稳定计划以及进口保护。
四、我国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农产品卖难由来已久,国家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产品卖难问题,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从长期来看,应该建立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长效机制:
1.建立农产品信息发布网络
尽快建立直接面对农民的统一网络办公平台,提供便捷式的市场信息服务,让农民能够了解各地区的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状况,更好的引导农业生产和流通。同时,还要积*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面向广大农民的信息服务,推动农业信息服务的社会化。
2.鼓励农户采纳新品种新技术
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档次,努力形成有较大影响的品牌,通过扶植壮大农产品龙头企业,实现生产的规模化、基地的标准化、产品的品牌化,大力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辐射力,从而产生更大的流通效益。同时,改变原来的粗放式生产方式。确立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技术含量、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品质、扩展农产品功能的思路,全面提升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
3.建立农产品质量监控体系
生鲜农产品一旦出现问题,会对农业生产销售造成较大冲击,因此必须加强监测,从生产源头抓好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声誉。建立农产品的质量监控体系,按照产品质量管理要求,引导农户科学选用种子、化肥、农药、兽药、饲料等,科学改良土壤和改善水质,运用科学方法和检测仪器鉴别产品质量。
4.成立各种农产品运销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从日韩的经验来看,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可以有效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有利于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经营。根据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法律规定,应当建立公益性的鲜活农产品运销合作组织,政府提供资金支持、税费优惠等措施。按照产品成立运销合作社,用于指导鲜活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
5.提高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延长鲜活农产品的产业链
利用各种税收优惠措施和资金补贴形式引导大型龙头企业到农村投资,在土地方面采取灵活的政策。积*发展蔬菜水果的储藏、运输、深加工,延长鲜活农产品的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率和收益率,发展现代农业。
6.建立农产品生产的全国布局,树立区域性农产品品牌
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积*发展“一区一品”、“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在全国科学布局,以基地为龙头,树立区域性农产品品牌。同时,要根据专业生产的特点,完善鲜活农产品的储藏运输设施,建立一定数量的***储藏冷库,与农产品的深加工基地相结合,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