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1月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水产品出口经历了太多的大起大落,始终没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增长幅度。水产品主要出口品种经受了太多的出口障碍,时起时伏。在太过曲折的发展过程中,水产加工企业、养殖企业、养殖农户、出口企业都不同程度遭受过严重打击,一拨倒下去,一拨又起来,前赴后继长江后浪埋前浪。由于出口贸易起伏过大,导致社会资金投入的巨大损失。由此,纯粹的水产企业真正形成集团规模同时又能站稳脚跟的不多,水产出口型企业形成集团规模几乎没有。有吗?主业企业几乎就不能在水产圈子立足,而副业企业在用其他主业里面的赢利支撑着水产副业,开始在水产圈子里形成主导性地位,比如:能源企业、饲料企业、鱼药企业、投资企业、机械企业等等。换句话,水产企业越来越远离水产。辅助性企业、实力企业、战略投资企业开始成为水产行业的主力部队、正规军。
2006年1-11月出口前三大品种:
烤鳗4.196万吨,增长率7.9%,金额5.35亿美圆,增长1.2%。烤鳗出口在几乎一年中的前9个月一直处于萎靡状态,仅仅是在10月份数量飙升之后才勉强超过2005年特别低迷的水平。换句话,烤鳗出口数量微薄、绵软的增长率是在2005年下降幅度达31%的基础上得到的,且出口金额几乎没有增长,处于停滞状态。今年10月份,我国烤鳗出口突然达到3027.5吨,与去年同期比较,增长440.7%,比去年同期增长4.4倍。如果没有10月份的突然飙升,烤鳗出口的下降原本是板上钉丁的事情。烤鳗品种是我国出口水产品大类品种中**的独具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是东南亚国家没有办法与我国进行抗衡的**的水产高资金、高投入、深加工产品。对于烤鳗品种,我们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保护烤鳗产业的持续发展。烤鳗产品的市场不仅仅在日本。烤鳗具备了西方西式饮食的所有特点、刺少、脂肪足够、做法简单、营养丰富。烤鳗产品打开欧盟、美国、东南亚、澳洲、(出自农博水产加拿大等市场已经具备了几乎所有的条件。关键在于,中国在市场上的投入几乎为零。在国际市场上的投入几乎为零。而我国的所有政策,中央政策、地方政策、地区政策全部倾斜在生产环节。一句话,如果我们把在生产环节上的投入稍微向市场倾斜一下,那么是事半功倍的效果。意思是,我们能不能依托生产产区、依托超大型烤鳗企业在主要的消费地区、潜在的消费地区进行有效的市场宣传。来主动的开发市场。什么时候,我们在世界*大的水产品、渔业博览会上看到了中国展区,什么时候,我们的出口能力才有可能得到迅猛的发展,在国际市场上我们太习惯于一个个的企业在那里单打独斗。
其实,不需要到那时,我们现在也可以在鳗鱼市场中把日本拿捏在股掌之中,我们已经具备了这种实力。但是,为什么没呢?
2006年1-11月墨鱼与鱿鱼出口9.65万吨,增长15.4%,表现出色,金额2.18亿美圆,增长7.1%。墨鱼与鱿鱼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山东与辽宁北方沿海城市,主要又是来进料加工业务。来进料加工业务对于保持我国水产品出口的稳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也特别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需要在产业的发展上专门的进行调研工作,提出更快发展的有利政策。墨鱼与鱿鱼市场是比较低档次的市场,是西餐中被永久性使用的产品。这个市场在水产品市场中,可能是*稳定、风险*小的市场。我们在短期内必须牢牢的掌握住墨鱼与鱿鱼的国际供给、加工市场。在巩固墨鱼与鱿鱼初级产品市场的同时,要吸引来进料加工企业向高档次产品市场发展。向金枪鱼产品的加工进行重大的转移。要采取措施,把泰国、马来西亚、非洲、墨西哥等地的传统的金枪鱼市场份额转移到我国来,逐步的成为墨鱼市场的替代产品、换代产品。
2006年1-11月,我国对虾产品出口6.45万吨,增长率—22.7%,出口金额2.07亿美圆,增长率—35.7%,问题突出。在数量急速下降的同时,出口金额更是超速度下降。此点说明,如果我国对虾出口的价格保持已有的水平,那么出口数量就不会是—22.7%的程度,而应该是—50-70%水平。在我国对虾市场的10大出口国中,3增7减。出口消费的大国,全线下降。增长的三个国家:英国316.4吨,增长率97.2%,几乎不够我们一个村庄的生产量;台湾6661.2吨,增9.9%;韩国1.618万吨,增1.2%。出口金额增长的国家与地区为:英国81.8%,台湾6.1%,香港18.8%。韩国进口数量的增加,是我国出口价格大幅度下降基础上的增加,其实不是比较意义上的增加。
2006年,对虾出口数量下降幅度*大的三个国家是:墨西哥—77.7%,西班牙—63.2%,澳大利亚—62.6%。本来,在2004年我们好不容易的开始在欧盟对虾消费量*大的西班牙、澳大利亚打开市场,在2005年有比较优秀的表现,而仅仅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就呈现出溃退的局势。此点信息提示我们,水产品出口的主要麻烦并不在贸易壁垒,也不在于非贸易壁垒。水产品是食品源中的重要构成。(出自农博水产水产品的安全是我们保证出口顺利的根本条件。水产品质量才是保证水产品出口的关键环节所在。之所以,我国在2004年美国多我国对虾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之后,我国没有更多的打开国际市场,而在2006年全面溃败,原因还在于产品本身的问题。与此相对应的是,泰国对虾产品在同样受到美国反倾销措施之后,出口反而大幅度飙升,对虾生产一路高歌,突飞猛进。原因何在?原因还是泰国在对虾低迷的几年中,产品质量有了根本的改变与提高。
2006年,泰国虾的出口量28.6536万吨,同比增长25%。出口总值超过710亿铢(泰国货币单位,同比增长23%。全年虾类出口量有望达到34万吨,出口总值800亿铢。泰国虾业协会主席SomsakPaneetatyasai表示,2006年无疑是泰国虾的黄金年,全年总产量将达到52万吨吨,这反映出养殖技术的提高。两年前,泰国虾的产量为36万吨,其中黑虎虾和白虾(penaeusvannamei基本各占50%。去年,白虾产量达到95%,而黑虎虾和海虾仅占5%。Somsak先生预计,明年产量将在今年520000吨基础上增加20%,出口量也将随之增加。如果泰币汇率保持稳定,出口总值将达到1000亿铢。 美国是泰国虾的**大出口市场,占出口总量的55%。
上述情况看出,烤鳗产品、对虾产品既是我国水产品出口中的大类产品、主要产品,也是问题*多、前景*不明朗的产品,是水产品出口工作中的*大问题产品,是出口市场中的难点。如何解决难点问题,是摆在水产品出口工作中的所有同业人士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出自农博水产也是2007年,水产品出口能不能顺利开展,能不能保持平稳发展的首要问题。烤鳗产品*需要解决的是,当出口市场发生变化,国家能不能采取收购政策,对于重点企的优秀产品应该全额收购,由国家指定的进出口企业消化或者存储风险,给予生产企业再生产的能力。对虾产品比较复杂。对虾产品主要着眼点在于采取较长期的政策,就是尽快培育大型加工企业向养殖延伸,实行公司+公司+基地的政策,从源头上保证加工原料的可靠性。只有解决产品的可靠性,才有可能保证出口的长期稳定发展。如果做不到原料的可靠性,促进对虾产品的出口,只能是一句空话和幻想。
2006年以至2007年,出口型产品养殖
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已经超过了温饱意识,安全需求超过了生存生理需求。不仅仅在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国内大型消费市场的安全意识提前到来。水产品出口的政策也必须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过去的优势产业带向安全产业带、安全产品转移,以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在当前的市场中,几乎就没有什么优势产品,如果出现了优势产品,并且形成了优势产业带,那么,这个产业注定要全军覆没。事实已经多次的,反复的教育着我们。所谓的优势,只有产品质量的优势,产品科技含量、资金含量、技术含量的优势。我们至今还没有一个产品优势到挪威、智利三文鱼那样的优势。(出自农博水产智利三文鱼年产量60万吨,超过中国所有海水鱼养殖产量。当然,它所创造的产品价值,更是远远超过我国养殖海水鱼创造的价值。三文鱼已经不是鱼了,不是完整的产品的概念了,在我们看来还是,在别人看来不是。三文鱼仅仅是深海鱼油产品的下脚料。人家生产下脚料的价值超过我们不是下脚料的鱼的产品的价值。那么,我们还不应该认真反思吗?任何时候都不存在单一产品的优势。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水产品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已经缩短到不足5年。优势仅仅是相对的、短暂的。只有过硬的产品,才是长期的、靠谱的产品。才可以百年辉煌。
相比较而言,养殖模式或者养殖环境的依次排位应该是这样的:深海养殖、浅海养殖、江河流水网箱养殖、山区流水养殖、湖泊自然养殖、湖泊大范围栏网养殖、池塘养殖,*后才是工厂化封闭式循环水室内养殖。养什么鱼好,出口什么鱼好,一直是困扰养殖农户、出口商家的**大问题,而其实养什么鱼或者出口什么鱼好已经特别不重要了,在市场发展的今天,不是养什么鱼好,是怎么把鱼养好的问题,是怎么去杜绝养殖毒鱼的问题,(出自农博水产是怎么为市场,当然也为国际市场提供更加安全的鱼的问题了。养好鱼就必须用好水,就必须大幅度的降低养殖密度,就必须让养殖的水,让养殖的鱼流动与游动与运动起来,这势必增加产品的成本。如何养殖好鱼,如何为市场提供更加安全的鱼而不是更加高产的鱼,不是更加怪异的鱼,是当前摆在所有科研人员面前的重大课题。
2007年,在水产品出口中,养殖业者,加工厂家所遇到的难点问题有几下几点:
一、对虾依然是水产品出口的大宗产品,而由于我国对对虾产品种苗管理无序,对虾种苗严重退化,劣质虾苗充斥市场,造成成品对虾质量严重下降。增加了对虾出口成本,降低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建立对虾以及所有水产品虾苗、蟹苗、鱼苗种苗市场准入制度,大幅度的抬高市场进入门栏势在必行。
二、水产出口龙头企业发展困难,做大做强受到资金瓶颈约束。尽快培育大型、超大型水产出口企业,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加工能力、设备档次,整合、规范出口市场势在必行。
三、我国出口产品药物残留问题把握尺度过于严格,人为形成水产品出口障碍。我国药物残留标准的制定存在混乱状态。自己给自己设限。(出自农博水产日本参照我国自己规定的硫丹残留标准4ppm而变成他们椐此检查我国产品的标准,而对美国进入日本市场的大豆,硫丹检测标准确定为1000ppm,比对我国水产品的检测标准高出将近1000倍,让人匪夷所思。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国家有关部门就管商检,商品检测越是严格,说明他们工作越出色,出口水产品多与少或者出与不出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而主管水产品出口的是农业水产行政部门,他们虽然想尽办法要扩大出口,却在出口商品的检测标准上束手无策。政府管理部门的不协调或者单兵作战,给广大渔业农民、广大水产出口企业的养殖与出口造成严重混乱,他们已经无所适从而怨声载道。
四、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出口产品的水产养殖场,必须实行“一对一”政策。既,只能把自己生产的产品卖给规定的**一家加工企业,不允许自行销售。规定好的加工企业对养殖厂家形成生死合同,制定成法定的婚姻关系,形成严重非市场准则。厂家说你产品值多少钱就多少钱,说你白你就是白的。养殖场家无处说理无处伸冤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在市场经济今天,个别不是主管部门的部门把自己看成是主管部门采取严重违背市场经济原则的做法,是对社会主义现行政策的公开问责与挑战,这样的做法还能够存在下去吗?
五、由于人民币汇率增值,出口水产品比较效益呈下降趋势。自2005年7月中国实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攀升6%。2006年全年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3%,同期日元兑美元贬值1.4%。2007年人民币继续呈现走强。去年一年中,出口水产品毛利下降幅度达到3%,而成本同比例上升,产品本以稀薄的利润空间更加窄小。如果要保持产品生存的水产品出口企业,水产品多数出口企业在当前政策影响下已经放弃了产品出口,(出自农博水产而把市场转移到国内。单一的水产品出口企业也已经开始实行国内、国外两条腿走路原则。如果现有的出口难点问题不及时调整或者解决,那么水产品出口的倒退是必然趋势。不仅仅水产品,所有农产品出口也将出现倒退局面。不仅仅是倒退问题。在当前农产品进大于出情况下,如果政府不采取果断措施,那么会有**光有进口而没有出口,中国市场真正成了国际市场,中国企业可能全部要给外国企业打工。当然,是在中国本土上给外国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