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整个事件还处于全面调查阶段,因此尚难断定争议双方究竟谁的口中是真相,但不可否认的是,大闸蟹已有“前科”———去年,有关部门在对香港市场的大闸蟹进行检测时发现,大部分蟹含有氯霉素、土霉素等抗生素。消息一出,香港大闸蟹生意一落千丈。因此,假设*终结果认定在台湾地区销售的大闸蟹含禁用致癌物质,无论问题是出在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还是“李鬼牌”大闸蟹,是原产地就已埋下污染隐患还是中间商为图销售之利而做手脚,恐怕都不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根本的要害在于:我们是否要反思一贯而之的食品安全管理“双重
“内松外紧”是食品安全管理留给笔者的长期印象。对于出口食品的安全检验标准,一向要高于国内销售食品,似乎已是不成文规则。当年某些食品以“出口转内销”牌子来标榜质量优良,确实让人内心五味杂陈。
就在这两天,广州曝出“日售死蟹逾吨”的新闻,报道称“一些小贩甚至从垃圾筒捡死蟹贩卖”,金秋是螃蟹销售旺季,国人对肉嫩味美的螃蟹一向捧之为席上佳肴,但这些年来,以“阳澄湖大闸蟹”为代表的螃蟹假冒现象泛滥成灾,以至于“阳澄湖大闸蟹”居然要动用激光防伪标志来验明正身,却还是逃不过被继续假冒的命运。
阳澄湖大闸蟹协会会长称“大闸蟹致癌”事件可能是假冒大闸蟹惹了祸。如果真是假冒大闸蟹混入出口,反证了一个朴素的真理———国内食品安全防线的脆弱,*终会波及出口食品。有数据显示,我国38%的农产品有害物残留量超过国家规定标准,部分地区这个比例高达80%。食品安全程度的普遍低下,说到底是有关部门的管理松懈,去年“两会”期间,很多人大代表都说食品安全的破坏者违法成本太低,不加大惩罚力度不足以遏止。其实,某些职能部门执法不力的受罚成本也很低。无论有关部门殚精竭虑地出台多少
“双重标准”其实存在致命的逻辑漏洞:经济全球化意味着我们使用的商品来自世界各个角落,“蝴蝶效应”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发生在中国一个内陆省份的食品安全问题很可能波及大洋彼岸,欧洲的“疯牛病”爆发后,我们要赶紧检验自己国度的进口牛肉是否安全。因此,不可能存在伪劣食品汪洋中的安全孤岛。一贯的管理松懈具有某种扩展性,它会不自觉地延伸到更远的区域。“苏丹红一号”事件、“特富龙”事件以及此次的“大闸蟹致癌疑云”,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