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目前我国保健品生产企业有4000多家,但2/3以上属中小企业。
其中:
一、“跟风”的多。一旦某类产品在市场上畅销时,就会出现很多同类产品的上市。产品研发的科技投入不足,由此产生的抗风险能力差也导致了企业的“短命”。“一窝蜂”现象还体现在原料开发上,*为商家“偏爱”的原料集中在西洋参、螺旋藻、褪黑素、鱼油、灵芝、鲨鱼软骨、虫草、甲壳质、银杏等。浙江省营养保健食品的开发也有“一窝蜂”现象,从早期的“鳖精”到目前的铁皮枫斗晶、蜂胶等,都存在跟风现象。
二、雷同的多。功能分布集中在免疫调节、调节血脂、抗疲劳3项,约占62.2%。专家指出,如此集中保健功能的开发,容易造成竞争过于激烈,很难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短命”的多。一般产品的生命周期仅有3年-4年,在保健食品市场上一直受到消费者追捧的产品并不多。
四、假冒伪劣的多。假冒伪劣保健品在市场上鱼目混珠,其中尤以保健食品为甚。
五、夸大的多。不少企业对保健食品进行虚假、夸大宣传,尤其是进行药效方面的宣传,造成消费者对保健品的信任程度降低。
六、盲目消费的多。消费者不成熟,“跟着广告走”,被动消费、盲目消费、畸形消费现象严重。
七、“绣花枕头稻草包”的多。不少保健品中营养学的理论和研究较少,尤其是开发产品时,很多企业只注重产品的包装,而没有注意内部的实际技术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