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指标 | 标准说明 | 中国质造标准 | 国标/行标 |
整体外观 | 对鞋子外观整体做出的质量要求 | 同国标 | 平整、平服、平稳、清洁、对称(特殊风格设计除外)。绷帮端正平服,内底不露钉尖,无钉尾突出。鞋帮、鞋里不允许明显变色、脱色(擦色革等特殊鞋面革除外)。鞋垫牢固、平整。无明显感官缺陷。 |
帮面 | 对鞋子帮面部位外观质量的要求 | 同国标 | 皮革、人造革和合成革帮面:同双鞋相同部位的色泽、厚度、绒毛粗细、花纹基本一致。允许有不明显轻微缺陷,但不允许有裂浆、裂面、露帮脚、白霜。不应有伤残。次要部位可有轻微松面; |
纺织物次要部位允许有无明显的织疵两处; | |||
裂纹革等特殊帮面材料的休闲鞋除外。 | |||
主跟和包头 | 对鞋子主跟和包头部位的质量要求 | 同国标 | 有主跟和包头的休闲鞋要求主跟和包头端正、平服、对称、到位。不应收缩变形。 |
子口 | 对鞋子子口部位的要求 | 同国标 | 基本严实 |
折边沿口 | 对鞋子折边沿口部位的要求 | 同国标 | 基本整齐、均匀、圆滑。无剪口外露,不应有裂口 |
外底厚度 | 对鞋子外底的厚度要求 | 同国标 | 前掌着力部位扣除花纹后的厚度不应小于3.0mm,后掌着力部位不应小于5.0mm |
缝线 | 对鞋子缝线部位缝线质量的要求 | 线道整齐,针码均匀。底面线松紧一致。不允许有跳线、重针(工艺设计上的回针除外)、断线、翻线、开线及缝线越轨等。 | 线道整齐,针码均匀。底面线松紧一致。主要部位不允许有跳线、重针(工艺设计上的回针除外)、断线、翻线、开线及缝线越轨等。次要部位跳线、重针可有一处,每只鞋不应超过两处。 |
外底 | 规定鞋子外底的外观要求 | 同双鞋外底相同部位的色泽、花纹基本一致。次要部位可有轻微缺陷 | 同双鞋外底相同部位的色泽、花纹基本一致。可有轻微缺陷 |
附件 | 对鞋子上装饰、点缀物件的要求 | 同国标 | 装配牢固,基本对称,色泽一致,感官无明显缺陷 |
帮面尺寸 | 主要规定同一双鞋子帮面的长度、高度允差 | 同双鞋前帮长度允差2.0mm,后帮高度允差2.0mm,靴后帮高度允差3.0mm | 同双鞋前帮长度允差2.5mm,后帮高度允差2.5mm,靴后帮高度允差3.5mm |
外底尺寸 | 主要规定同一双鞋子的外底尺寸允差 | 同双鞋外底长度允差2.0mm,宽度允差1.5mm | 同双鞋外底长度允差3.0mm,宽度允差2.0mm |
耐折性能,mm | 主要用来考核整鞋的使用寿命,国标一般测试4万次,然后检查鞋面、鞋底、帮底粘合部位的质量情况 | 折后割口裂口长度≤10.0mm,折后无新裂纹,折后帮面不应出现裂浆、裂面或帮底开胶 | 预割口5mm,连续屈挠4万次,裂口长度:≤20.0mm,新裂纹:≤5.0mm,不超过3处,帮面不应出现裂浆裂面,帮底不得开胶 |
耐磨性能,mm | 经一定的测试时间,考查外底的磨痕长度来衡量外底的耐磨性能。 | 磨痕长度≤10.0 | ≤14.0 |
剥离性能,N/cm | 主要用来检测鞋底和帮面之间的粘合的牢固程度 | ≥60 | ≥40 |
外底与外中底粘合强度,N/cm | 主要用来考查外底与外中底之间的粘合的牢固程度 | 同国标 | ≥20 ;微孔底撕裂而胶层不开时≥15 |
衬里和内垫摩擦色牢度,级 | 主要用于考查衬里和内垫材料的着色牢度,数值越大,色牢度越高,表示质量越好 | 同国标 | 沾色≥2/3 |
甲醛含量,mg/kg | 主要用来考核帮面、衬里、内垫不同部位不同材质每千克材料中含有的甲醛质量,数值越小越好。 | 同国标 | 皮革、人造革材料≤150 |
纺织材料≤75 | |||
可分解芳香胺染料,mg/kg | 主要用来考核帮面、衬里、内垫不同部位不同材质每千克材料中含有的可分解的芳香胺染料质量,数值越小越好。 | 同国标 | 皮革、人造革材料≤30 |
纺织材料≤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