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一年。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国内环境来看,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从全球看,全球制造业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此背景下,中国需要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形成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总揽全局、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创新,也是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从长远来看,中国需要通过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才能不断维持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优势。除了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以外,还有哪些工作需要推进?
苗圩:还需要推进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方面,有效降低企业综合成本,释放微观主体发展活力。
一是降低要素成本。加快发展技术市场,健全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机制。鼓励发展互联网金融、众筹众包、金融租赁等新型融资方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还要在提高工业用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下功夫,进而降低我国制造业的综合成本。
二是降低交易成本。今年国务院再次取消、停征和整合一批政府性基金收费项目,并正在研究进一步的降低税率措施,各地方政府也清理规范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企业税费方面负担将进一步减轻。
三是降低制度性成本。围绕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优化监管服务流程,落实优惠政策,开辟绿色通道,减少检验、检测、认证等各类收费事项,加强监督检查和问责,为企业降本增效扩大空间。
另一方面,推进制造业和互联网深度融合,化解供需结构错配矛盾。
一是加快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从2015年开始,工信部启动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已有110个智能制造试点项目入选。2017年将进一步扩大范围,在全国推广有效的经验和模式。
二是发展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重点是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解决市场供需信息不对称问题,使生产系统与供应链系统、电子交易系统无缝对接,实现零库存、零浪费的精益生产和精准供给。
三是支持大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双创”基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企业建设互联网“双创”平台,汇集创新资源,利用创客空间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和网络协同制造,带动中小企业参与供应链协同创新,建立资源富集、创新活跃、高效协同的“双创”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