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是控制细菌等致病微生物感染的有效药物。业内专家介绍,近年来我国出台多项措施,使医疗机构抗生素使用量不断下降,但养殖环节的抗生素滥用情况仍不容小觑。
养殖业滥用抗生素现状
采访中,一家年产饲料40万吨的农牧企业负责人介绍,生猪、肉鸡、水产等养殖过程中,因养殖密度高,不少养殖户为降低感染发病率,提高效益,习惯在饲料中添加各类抗生素。比如生猪饲料中,硫酸粘菌素、金霉素都是常用抗生素,*多时一吨饲料能添加1斤抗生素药物。
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应光国课题组去年发布的“中国抗生素使用量和排放量清单”显示,2013年我国抗生素使用达16.2万吨,其中52%为兽用。36种常见抗生素中,兽用比例高达84.3%。
华中农业大学生科院副院长梁运祥介绍,养殖业抗生素滥用带来三方面危害:一是细菌耐药性增强,甚至出现“超级细菌”,造成人类被感染后无药可治;二是食用畜禽后,大量抗生素残留会损害人体健康;三是部分抗生素进入生态环境,不易降解或降解缓慢,破坏生态平衡。
防止滥用存在三大“拦路虎”
目前,农业部门正在陆续扩大禁用兽药中的抗生素种类,但各地在约束养殖业抗生素滥用方面,还存在三大困惑和不足:
——环境监测标准和体系不健全。地表水等自然环境中的抗生素,除来自制药厂废水、人体排泄外,主要来源于畜禽饲料排泄和水产饲料投放。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施行的自来水和地表水质检测国家标准中,均没有将抗生素纳入。
——监管惩处相对乏力,违规成本低。目前我国批准养殖业使用的兽用抗菌药中,抗生素仅有56个品种,合成抗菌药共45个品种。氯霉素、硝基呋喃类抗生素,以及洛美沙星、诺氟沙星等人兽共用抗菌药均被禁用。然而,使用各类禁用抗生素、人药兽用等违规情况在各地仍时有发生,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地方监管乏力、处罚过轻。在养殖生产环节,根据《兽药管理条例》规定,使用禁止使用的药品和其他化合物的,责令改正并对违法单位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定寰说,现在还很难做到对上市的每批次畜禽类肉产品抽检抗生素残留,即便查到养殖者违规使用,处罚措施也一般是批评教育和罚款,威慑力度不够。
——抗生素替代产品推广缓慢。当前,畜禽和水产养殖中抗生素已不再是非用不可。一些科研院所与饲料企业研发的微生态制剂、中草药添加剂、酸化剂产品,都能减少甚至替代抗生素使用,但市场普及度偏低。华中农业大学与湖北高生生物饲料公司研制的白酒糟酵母培养物,能减少和替代饲料中抗生素的使用,该成果已通过农业部科技成果鉴定。
高生生物饲料公司董事长周定方介绍,他们研制的酵母培养物系列产品,在提高畜禽饲料消化吸收率、降低疾病风险等方面的作用,均已得到验证,使用成本很低,为“无抗”饲料推广奠定了基础。但因替代产品缺乏相关政策支持,加上对抗生素滥用危害认识不足,致使产品推广步履维艰。
综合施策全面发力
一些受访业内人士与专家表示,抗生素在养殖业的滥用现象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不少国家和地区已出台政策,限制或禁止抗生素在动物饲料中添加。我国在这方面也不断做出新的努力。梁运祥等业内人士介绍,我国全面禁止动物饲料中抗生素添加,短时间内难以实现。但逐步加强抗生素使用约束,到*后实现禁用抗生素是养殖行业和生态保护的必然趋势。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等专家建议,应建立健全抗生素生产、使用的监控体系并纳入法治管理轨道,探索人用、兽用抗生素纳入处方药管理,规范抗生素生产废渣无害化处理,从源头与渠道上控制抗生素生产与销售,逐步试点将抗生素污染纳入环境监测目标化合物检测范围。
同时,相关部门应尽快制订和完善兽药渔药抗生素药物残留限量标准及相关检测方法,研制针对常用抗生素的快速、准确、简便的检测技术,建立畜禽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地追溯制度,对乱用、滥用抗生素的养殖者加大处罚与打击力度。
业内专家还建议,国家可以在科研项目、政策支撑等方面支持抗生素替代物研发、推广,积*引导养殖户放弃饲用抗生素,倡导绿色生态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