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纺织品生产企业的订单流失十分严重,受到了国内纺织品行业的较高的人工费用和东南亚地区的低价竞争的影响,使我国纺织品生产企业处于尴尬的位置。为此纺织品生产企业只有加强自身在产品设计、原辅料使用、生产制造等环节的实力建设,才能应对海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
目前已有众多生产企业试图通过升级仪器设备,来改造自身内部运转流程。有关企业的工作人员透露,正在引进国外的先进仪器和技术,努力升级生产产品的制造工艺,并在尝试引入当下*为火热的智能技术,以节省用工成本和生产成本。“在引入智能技术后,原来生产企业需要近百人来操作400台纺纱仪器,如今仅仅40人就能完成同等的工作量。”工作人员说道。
但这样的升级方法只能适合于拥有丰厚的资金、对于风险更有承受能力的生产企业,然而现实却是,急于转型的企业大多为中小型,无法承担高昂的费用,只能通过成分配方分析来解决问题。
在纺织品成分分析中,**要考虑的是织物中的纤维类型、成分多少,什么原料,原料的投入比是多少,往往是组织生产者**要考虑的问题。强制性标准GB5296.4《消费品使用说明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引用了FZ/T 01053《纺织品纤维成分含量的标识》,使后者也具有强制性,从而使纺织纤维的鉴别与定量分析在众多检测项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进行成分检测时,如何进行检测方法的选择以及确认。
(一)选择检测方法的基本原则
1.在中国生产、销售的纺织产品,包括进口的纺织产品,应按照中国的标准要求进行检测;对出口的纺织产品,应按照输入国的要求进行检测;贸易双方对检测方法另有协议时,按协议约定执行。2.采用的检测方法应满足客户要求并适合所进行的检测工作。3.采用的标准应为*新有效版本。
(二)按照下列顺序优先选择检测方法
1.输入国的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或强制性标准)。2.客户指定的方法。3.国际标准、国家(或区域性)标准。4.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标准化主管部门备案的企业标准。5.非标准方法、允许偏离的标准方法。
(三)检测方法的确认
开展新的检测项目时,应对方法、标准进行查新,确保方法、标准现行有效。实验室应组织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技术人员**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情况编写作业指导书,确保实验人员应用标准方法进行检测时操作正确。检测时采用的方法与选用的方法、标准有偏离时,应经过技术论证。
采用非标方法时,应进行方法验证和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