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国务院批复同意北京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一年后,北京检验检疫局监管机制改革创新成效显著,释放出政策红利,企业尽享获得感。
通关新机制:积聚发展新优势
企业对通关的要求是“省时、省力、省钱”,而这也是北京局监管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工作目标。
在通关机制创新方面,北京局推行的“通关无纸化+区域一体化”模式,实现了“审批、报检、查验”无纸化,配套京津冀区域实施的“进口直通”和“出口直放”,产生了政策叠加效应。
据统计,凭借这一项机制创新,京津冀三地检验检疫局一年就减少出具纸质通关单近49.7万份,为企业节约直接成本298.2万元。这实现了三个目标。一是通关效率提高,减少了企业传递、等待时间。据嘉里大通公司测算,该公司的货物放行速度整体提高1倍,每批时间缩短到3小时至4小时。二是成本费用下降,节省了货物往返运输等费用。根据中原合聚经贸公司测算,该公司办理审批的出行和打印费用减少了67%。GE医疗集团的测算表明,新模式盘活了仓储占用资金约180万元。三是企业选择性增强。代理报检企业可以“一地备案,全国通报”,符合条件的进出口企业可以自由选择报检地点和放行地点。
在查验机制创新方面,北京局初步建立的首都机场口岸“智能型”货物放行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运单盖章放行做法。在首都机场口岸,非法检货物约占进口货物量的80%。现在,这些货物从申报到放行仅需要通过点击鼠标即可完成,不仅做到了“秒级通关”,而且时间零等待及24小时全天候通关。据统计,非法检货物通关时间每批提速0.5个工作日,周末或者节假日则可以提速1天至2天。自今年5月16日起,除危化货物外,该模式已在首都机场口岸全面实施。
监管新模式:再造发展新引擎
一年来,北京局研究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探索监管模式改革,形成了可复制、能推广的品牌经验。
生物医药产业是北京市重点扶持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为助力这一产业发展,北京局推行了一系列行政审批及监管模式改革。如缩短审批时间到3个工作日、实行许可证单分批核销制、允许科研用SPF鼠边隔离边实验和打破SPF鼠遗传物质准入门槛等一系列做法,形成了新的“中关村模式”。该模式荣获了2015年质检总局“质检创新”奖,并获得北京市政府肯定。
依托信息化业务管理系统,北京局结合产品风险等级和经营单位诚信状况对特殊物品实行分级分类综合管理,对高风险产品及其使用单位进行重点监控,建立起“互联网+生物安全”立体监管新模式。与北京海关、中关村管委会合作,推出了国内**“一站式”特殊物品及生物材料进出口检验检疫公共服务平台。
此外,北京局还在生鲜食品监管上动刀。北京市是国内三文鱼、金枪鱼、巴氏消毒乳等生鲜食品的主要消费地。去年,北京局通过监管链条的前伸后移,建立了国外供货商、国内收货人和检验检疫机构联合管控的生鲜食品质量共治工作机制,进一步降低了食品安全风险。在此基础上,将口岸批批检验调整为抽批检验,加快了生鲜食品口岸通关速度。目前,北京地区生鲜食品每批*短1天、*长5天即可通关。截至今年5月5日,北京地区冰鲜三文鱼进口量达到758吨,比去年全年增长了3倍。而肉类产品进口量也实现了快速增长,今年前4个月已达203批、共计4230.4吨。
特色新服务:培育发展新动能
北京服务业经济特色鲜明,在促进北京特色经济发展方面,北京局将重点放在了服务会展和总部经济上。
推动监管措施瘦身,为会展产业发展聚能。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北京局今年推出了“简、免、放”系列改革措施。对强制性认证产品及非疫区展品等,给予简化审批手续、免予核查证明和打破准入限制等便利措施。有效地加快了国际展品通关速度,企业避免了往返多地办理手续的麻烦,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目前,北京地区国际展会数量已排全国第二位,去年全年举办166个,预计今年将举办219个。
与此同时,由于北京地区国际展览货物种类繁多、品种多样、涵盖各个行业,所以给检验检疫部门实施监管增加了难度。北京局推行的监管措施瘦身,不仅实现了展品的快进快出,而且对高风险展品实现了重点监控。
除了服务会展经济,北京局还积*打造品牌效应,促进总部企业经济发展。该局根据联想集团组织结构特点,召集全国多地技术专家,系统梳理其质量体系,并将检验检疫要求辐射到联想各子公司,形成了统一标准下的集中管理。联想集团因而成为**批以集团名义被授予“中国出口质量安全示范企业”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