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常用保温杯泡茶,还用保温杯装过果汁、柠檬水?告诉你,这些习惯很不健康。
昨天,江苏省质监局发布的保温杯风险监测报告显示,不锈钢保温杯泡绿茶会加速茶多酚流失,而用来泡柠檬水或装果汁等酸性食品的话,则会导致不锈钢保温杯内胆迁移重金属。
抽检结果
批发市场、小超市保温杯合格率低
省质监局这次抽查的是内胆为不锈钢材质的保温杯,保温杯一般由内外两层不锈钢制成,内胆与外壳夹层间是真空的,用来保温。省质监局从厂家、市场和电商平台上抽查了145批次样品,合格121批次,合格率为83%,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产品的容量、保温性能等指标不符合标准。
“保温性能大家一般比较关注,不过这次抽检发现,这个项目整体情况较好,只有1个批次不合格。”负责此次抽检的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工程师诸葛海涛介绍,容量不合格的有24个批次,主要问题是容量偏小,容量偏小的杯子不仅总体尺寸偏小,用的原材料也少,存在虚标及偷工减料的可能。
哪里卖的保温杯*不靠谱?从抽检情况看,从厂家直接购买的合格率*高,为****;电商平台的合格率为84%;而批发市场、小超市等批发零售店的不合格率*高,近4成不合格。
从价格区间来看,200元以上的保温杯产品全部合格,质量情况*好,而50元以下的保温杯合格率只有76%。
专家建议
如何挑选保温杯?
304钢材质内胆安全性*好
这次风险监测还发现,部分保温杯采用的是高锰低镍钢内胆,这种内胆的耐腐蚀性能远不及304不锈钢,在酸性介质中重金属易迁移出来,卫生、安全性能都比较差。据介绍,对于食品接触用不锈钢制品,304不锈钢品质已经可以满足要求,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高品质、知名品牌的不锈钢食具容器、餐具,其材料采用的正是304钢材质。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检测的10批次高锰钢保温杯中,有8批次产品价格在50元以下。诸葛海涛提醒,对于消费者而言,是没有办法通过肉眼对不锈钢保温杯内胆进行材质区分的,所以在选购的时候一定要到正规的商场、大型超市购买,选择有资质的厂家或大品牌,并优选明示内胆使用304不锈钢材质的产品。
如何科学使用保温杯?
可以用稀释的醋清洗内胆
诸葛海涛表示,保温杯*好只用来装水,如果要装其他食物,*好留意下产品的使用说明。平时也要注意对保温杯的保护,清洗时不要用钢丝球刷洗保温杯的内胆表面,对于难以去除的污渍可以用中性洗涤剂漂洗,或用稀释后的食醋荡洗,洗涤时间也不应过长,以免破坏钝化膜。密封件、密封件与盖接触部位也应该定期清洗。
这些习惯要不得
装果汁 会迁移重金属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除了用保温杯装水外,还会装果汁、水果茶、碳酸饮料等酸性饮品,但实验发现,在用水和4%乙酸模拟酸性物进行比较实验后,145批次酸性模拟液中,有45批次出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迁移。
据介绍,铬、镍、锰是不锈钢中大量存在的基础性物质,也是构成不锈钢不可或缺的金属元素,一旦大量迁移出来进入食品,会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平常我们正确使用保温杯时,重金属的迁移往往以非常缓慢的速度进行,是不会影响人体健康的。但是盛放酸度比较大的食品时,这种迁移速度就会加剧。“比如铬,长期接触会对皮肤和鼻黏膜造成伤害,严重的还会引起肺癌和皮肤癌。镍,长期接触则会影响心血管功能、甲状腺功能等,还可能致癌。”诸葛海涛说。
泡绿茶 会导致茶多酚流失
为了随时能喝上热茶,不少人有用保温杯泡绿茶的习惯,这次风险监测结果就显示,这样的习惯可能“偷走”茶水中的茶多酚。
昨天,工作人员现场进行了实验:在容量大致相当的保温杯和玻璃杯中放入等质量的茶叶,加入相同质量的开水,10分钟后,看两者的茶汤颜色,保温杯中的茶汤颜色比玻璃杯中的颜色深。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茶多酚,茶多酚这一类物质在高温下相对容易被氧化成颜色很深的茶褐素,因此颜色更深,所以不建议大家用保温杯泡绿茶。”诸葛海涛说。
小口杯 喝水容易烫伤嘴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保温杯不仅有广口杯,还有小口杯,小口杯装了水不易洒,深受市民喜爱。不过,工作人员在实验中发现,现在保温杯的保温效果普遍不错,但小口杯有烫伤的风险。
风险监测实验显示,有16批次的保温杯产品在倒入开水,室温放置6小时后,温度仍然有70℃以上,而这里面,有9批次是小口杯。
工作人员介绍,这时如果是广口保温杯,喝水能直接感受到热气带来的警示。而小口杯,喝水时杯身倾斜往往需要超过60度,不利于控制出水的时间和速度,只能靠嘴和舌头的触觉感知水温和水的多少,这种情况下,一旦水温过高,很容易被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