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随着棉花采收接近尾声,新疆巴州尉犁县为加强农业污染防治,积*引导农民开展农田残膜综合整治,*大限度降低地膜残存,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在尉犁县兴平镇统其克村棉农王新春的棉田里,2台装载残膜回收设备的拖拉机正在清除田间的“白色污染”,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地里的残膜被打成包彻底的回收处理。王新春今年种植500多亩棉花,以前都是以传统的人工揭膜方式来处理残膜,不仅费用高,而且至少要用半个多月的时间,现在有残膜回收机只需2天时间就能打理完。
王新春说:过去我们都是人工捡拾地膜,费时费力且费用也高,1亩地差不多要花费60块钱左右,现在都用这种大型机械捡拾地膜,方便省时省力,速度还快,像我这500多亩地,也就是**多、两天就捡拾完了。而且我们这个地膜交售到指定的地点,都有补贴,国家补贴每亩地20块钱。
现在随着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但地膜连年使用,农田土壤中的地膜残留量逐年增加,如果不及时清除回收,据测算耕种20年以上的田地每亩平均残留量都在18公斤左右,会严重污染农田。
“如果不及时进行回收,对农田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个它破坏土壤的理化性状,使土壤的耕地质量下降,再一个播种的时候,会影响农机作业的质量,同时影响种子发芽,在作物生长期内,还影响作物的根系生长,到后期还会对农作物的产量造成减产,品质下降。”尉犁县农机推广中心主任王祥金说道。
这几年,尉犁县通过农田废旧地膜综合治理,大力推广使用厚度0.01毫米的易于回收的标准地膜,回收残膜再生产利用,通过补贴提高农牧民清理残膜的积*性,从各方面达到环境保护、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效果。
王祥金说:咱们一亩地每年都有一定的补贴,补贴额度从15-20多块钱不等,现在基本上全县80%以上的耕地,都实现农田的残膜回收,回收率也不断提高。现在基本上全都是机械化进行回收。
目前尉犁县共有300台大小残膜回收机,每天的作业面积可达6万亩,工作效率是人工揭膜的数十倍。回收的废旧地膜通过粉碎清洗之后,成为生产滴灌带的原材料,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
尉犁县地膜回收合作社负责人石明磊介绍:我们将这些废旧地膜经过分杂、粉碎、清洗等工艺,加工成地膜再生颗粒,然后将这些地膜再生颗粒加工成滴灌节水材料,如我们常用的滴灌带、地面支管等。目前我们2条生产线全部开足马力生产,今年计划加工3000吨左右,我们把地里的废旧地膜全部做到资源化再利用。
尉犁县101万亩棉花地,今年农田残膜回收面积计划达到90万亩以上,其中机器回收80万亩,残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基本实现地头无裸露残膜,村庄、道路、林带无飘挂残膜。
“截至2019年,我们全县共设有50个长期定位监测点。监测残膜的残留量,现在已下降到每亩14公斤以下,通过这样的年年回收,年年治理,相信以后耕地质量会进一步获得提升。”王祥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