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衣物等纺织品从“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耐用品变成了易耗品。处理大堆旧衣物成了许多人头疼的问题。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废旧纺织品累计产生1.4亿吨,回收利用率却不足10%;其余多被焚烧或当作垃圾填埋,这不仅占用*大资源,且易造成二次污染。与此同时,由于资源短缺,我国每年需大量进口棉花、黄麻纤维等纺织品原料,前者进口量占总加工量的三成,后者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因此,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绿色发展的维度考量,每年剧增的2000多万吨废旧纺织品亟待“新生”。为此建议: 一、关口前移,构建完整的废旧纺织品综合回收利用体系。**,有关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抓好顶层规划设计,建设规范有序、便捷高效的线上线下回收平台和旧衣回收网点,畅通回收渠道;建立并完善大数据信息库,实现家庭、企业、政府、相关社会组织等数据共建共享。其次,按照行业要求和国际标准进行法制化规范建设,制定出台废旧纺织品分类体系、等级标准和回收价格明细,厘清废旧纺织品处理与加工、新产品质量及检验检疫等细则。第三,参照美国模式打造回收、分拣、处理、产品加工的完整回收产业链,根据回收物品实际确定其*终流向,*大限度做到物尽其用。 二、舆论先行,提升广大群众的绿色消费观念。**,以废旧纺织品回收市场化、法制化、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为契机,在全社会大力宣传推广美丽中国建设环保理念和绿色消费观念,强化人民群众的生态意识,普及推广以废旧纺织品为原料的再生产品质量要求及标准,改变以往消费者对再生品抱有成见的现状,为全面推进资源循环利用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充分发挥非官方慈善组织作用开展预约回收,继续鼓励支持居民捐赠衣物,为主动捐赠可循环利用的旧衣服的市民提供捐助证明,以让其申报税收时获得减免。第三,加强对回收与捐赠机构的指导与监管,定期向社会公开废旧衣物流向情况,严厉打击“黑心棉”生产、销售行为及利用二手衣物捐赠投放箱行骗牟取暴利的违法行为。 三、政策引导,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出台囊括税收减免、场地建设专项补贴、融资帮助等具体扶持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做大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蛋糕。其次,充分利用大专院校人才和技术优势,走产、学、研校企合作道路,统筹布局废旧纺织品产业集聚区或产业园建设,解决当前存在的“低”“小”“散”等问题。第三,大力开展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规范化示范项目建设,组织行业协会重点发展、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或产业航母,依托其雄厚的资金优势、强大的研发能力、精尖智能的技术装备和规范的企业管理,不断降低回收成本,提高回收总量,扩大产业规模和综合产值,提升废旧纺织品在土工建筑、建材、汽车、家居装潢等领域的再利用水平。 四、搭建平台,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建立国家层面的废旧纺织品循环再生科研中心或技术平台,研发推广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处理、生产等关键技术,开发一批高附加值产品,实现处理、加工、再生的绿色循环,*大限度减轻废旧纺织品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真正走出当前一边浪费*大一边又巨额进口的怪圈。 (来源:人民政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