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同时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对于此次降准的原因,中国人民大学财政与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解释称,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国外因贸易摩擦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选择在这个时间点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目前还是为了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提振市场信心。 与此前降准不同的是,此次降准政策分两次实施,将在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一共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 “降准政策分两次实施,和春节前现金投放的节奏相适应,有利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保持合理充裕,同时也兼顾了内外均衡,有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上述负责人说。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师鄂永健进一步进行了说明。他认为,春节前现金需求大,叠加年初信贷投放较多,银行流动性面临一定压力,降准释放资金有助于缓解这一压力。此外,今年地方债发行启动早,此次降准也是为避免地方债提前发行给银行造成流动性紧缺。 那降准后的主要利好在哪些领域?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指出,此次释放的约8000亿元长期增量资金,可以有效增加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实体经济贷款资金来源。置换中期借贷便利每年还可直接降低相关银行付息成本约20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有利于实体经济降成本。这些都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在2018年1月、4月、7月和10月,中国人民银行也曾经实施定向降准,向市场净释放资金约2.3万亿元,这都旨在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不过,在此之后,市场的反应并不如人意。“几千万元的贷款只能暂时缓解流动性问题,对于企业今后发展仍是不够。”一家深圳环保企业的董事会秘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企业手上大把的项目由于缺乏资金不敢开展,急切盼望金融活水更顺畅地流向民营企业。 同时,有专家提出,中国人民银行将流动性注入银行体系后,还要受到资金供求双方意愿和能力的制约。金融体系即便“有钱了”,也仍需进一步疏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让资金流向*需要的地方。 由此可见,不管是定向降准还是全面降准,这之后如何让资金真正抵达实体经济才是关键所在。 “此次降准力度略超预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认为,8000亿元增量资金将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长期稳定的增量资金,也显著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有助于银行进一步发展普惠金融,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和民营企业的意愿和能力。 事实上对于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意向确实值得期待,因为就在宣布降准的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决定自2019年起,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考核标准由“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调整为“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元”。 中国人民银行方面表示,该方案有利于扩大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优惠政策的覆盖面,引导金融机构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使更多的小微企业受益。 市场人士也认为,中国人民银行此举扩大了享受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的银行范围,从而释放出更多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预计总量上有7000亿元左右的流动性,尽管规模上并非“大水”,但从结构上来看,更重要的是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小微企业信贷资源配置,体现出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于货币政策的定调:既要流动性合理充裕,又要保持稳健的大方向不变。 两重利好叠加,直指实体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发展难题——大型银行面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服务意愿低,能力无法兼顾。因此,这一轮降准后,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有了更强动力。 但如果可以在此基础之上,还有一定的保障机制,相信对于企业享受利好将更为有利。“要进行精准投放,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尤其是要进一步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正向激励。”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强调,一方面依靠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体系中的普惠金融部门进行投放;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也要加强外部监督,确保至少能够把通过定向降准投向民营、小微领域的资金,真正用到相关领域。 不过,所有政策的下发,落实才是重头,就如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此前所说,“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很多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关键是如何将这些落实到位。”他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疏通货币信贷政策的传导机制,发挥“几家抬”的政策合力,调动商业银行积*性,层层压实责任,建立长效的融资机制安排,打通政策传导的“*后一公里”。 所以,对于释放资金能否真正提振企业发展,还须拭目以待。(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