犎鹗可莩奁稡ally寻求出售的事宜还未落地,传闻竞购的买家里又多了一位来自中国的“有钱人”山东如意集团。 2017年下半年,在Bally母公司Joh A. Benckiser Co.将旗下奢侈品业务Jimmy Choo和Belstaff分别卖给Michael Kors和石油化工巨头英力士之后,JAB启动了*后一个奢侈品牌Bally的出售流程。传言中的潜在买家包括中国本土服装企业七匹狼、复星国际以及来自日本的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 近两年的奢侈品市场回暖致使全球奢侈品行业的买家和卖家也更加忙碌,大小并购重组不断。 在这其中不断闪现出中国企业的身影,从山东如意、七匹狼到复星集团、歌力思等,中国资本“买买买”逐渐渗透进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过去十年,服装产业并不是中资出海的常客,但随着近年来国内服装行业告别粗放增长,持续低迷、品牌弱势及转型压力下,海外并购正成为国内企业寻找新增长点的机会。 另一方面,不断进入的国际品牌以更积*的方式蚕食着本土服装企业的市场份额,多元品牌的发展也带来更多的挑战。 海外的品牌蛋糕 2017年5月8日,Coach以24亿美元买下Kate Spade,并于同年10月11日宣布变更公司名字为Tapestry。业内将此举看作是对于此前Coach收购鞋履品牌Stuart Weitzman、Kate Spade的整合和多元化战略,以及其对标LVMH、开云和历峰三大奢侈品集团的野心。 *近两年,国内也出现了一家靠频频出手并购、似乎想朝着“时尚集团”发展的服装品牌。 以毛纺织起家的山东如意现如今更多的以购买国际**的姿态出现在公众面前,是近两年国际时尚市场上并购*为活跃的中国买家之一。 山东如意集团前身为成立于152 0173 3840年的济宁毛纺织厂;1993年12月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2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2016年利用非公开发行股票部分募集资金将从事相关服装业务的资产纳入旗下。据其官网介绍,“现公司已经成为集精纺呢绒面料及服装的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纺织服装集团,拥有全球规模*大、*齐全的毛纺织服装产业链。” 如意集团是从服装产业上游向下游布局的典型,近年来在全球市场上频频出手的巨资收购,让其成为目前国内拥有*多国际品牌的时尚集团。 如意方面表示,过去十年将其重心转向全球资源配置。“在权威报告公布的2017全球100大奢侈品公司排行榜榜单中,如意旗下法国SMCP和日本RENOWN分别位列51位和58位。”其触角从纺织领域延伸至产业上下游,目前有如意泰安工业园、贺兰如意生态纺织产业园等以毛纺和棉纺为核心的13个国内园区,并在巴黎、米兰、伦敦、东京设立了研发平台。 2016年4月,山东如意以13亿欧元的价格收购法国轻奢集团SMCP,后者旗下Sandro、Maje和Claudie Perlot三大服饰品牌因此成为“如意系”。2017年10月20日,SMCP集团在巴黎泛欧证券交易所完成股票发行并挂牌上市,成为如意控股集团旗下第三家上市公司,创同期行业IPO*大规模。 2017年,如意以22亿港元控股高端男装集团利邦控股;以1.17亿美元从YGM手中买下英国品牌Aquascutum 雅格狮丹;同时不断巩固上游业务,10月28日,收购美国英威达旗下服饰和**面料业务。 从原料到品牌,如意集团显然在时尚领域野心勃勃,若能拿下Bally,如意的男装业务线组合将更加强势。 国内的市场蛋糕 除了如意,来自福建的七匹狼也被业内称为近年来活跃的“收购狼”,此前七匹狼以3.2亿元投资**设计师品牌Karl Lagerfeld的中国运营实体,获得KLSH在大中华地区的商标使用权,引起业内热议,七匹狼方面表示这将为其打开轻奢服装领域的窗口,创造新的利润点。 2017年8月30日,继收购德国女装品牌Laurèl、美国轻奢品牌Ed Hardy、法国设计师休闲品牌IRO后,深圳歌力思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再度出手,以3700万拿下美国华裔设计师品牌VIVIENNE TAM中国大陆运营权。 2017年12月20日,意大利媒体称意大利奢侈内衣品牌La Perla的母公司Pacific Global Management已同意与中国复星集团就出售该豪华内衣集团的多数股权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尽调与谈判。 复星在奢侈品和消费领域的持股也越来越多。2017年复星先后增持意大利奢侈品男装Raffaele Caruso SpA股权和德国服饰品牌Tom Tailor的股份;6月以2.56亿英镑买下全球*大祖母绿矿商Gemfields;复星持有的时尚品牌还有美国女装品牌St. John、希腊配饰品牌Folli Follie以及联合歌力思收购法国时尚品牌IRO,并入股中国*大内衣零售商都市丽人。 对于本土企业来说,“大部分的海外并购品牌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必须具备能够进入商场的条件。”瑞银香港策略及零售业分析师梁裕昌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由于消费者人流从步行街离开进入商场,品牌和运营商是否能进入商场发展会非常不一样。由于许多本土品牌的主营业务并不具备进入商场的条件,只能用在路边店赚到的现金流并购能够进入商场的品牌。” 本土服装企业在2012年前后国外快时尚品牌进驻和电商的崛起带来双重冲击下陷入转型困境,除了并购,国内有实力的品牌也开始选择进入大型商场的策略。 2017年末,美特斯邦威宣布同时在全国开出一百六十余家门店,创始人周成建表示了对实体零售强烈的信心,“美邦未来将继续调整渠道布局,不仅在一二线城市,更会在三至五线城市,逐步推进向各类购物中心等新兴零售渠道转移。” 相较于此前在传统商圈街边店的形式,美邦开始向新兴商圈的店铺倾斜。2017年10月,美邦陆续与印力、新城、万达等购物中心系统达成合作,周成建认为,“渠道升级正带给美邦崭新的发展机会。” “从价格的角度看,国内品牌的优势是价格相对比较低。但是国外二线的品牌进入中国力度增加,这是国内品牌*大的威胁。”梁裕昌认为,“不用担心市场前几名的巨头是不是会吃掉所有的份额,他们是相对比较稳定的,国内的品牌更需要担心的是国外二线的品牌,因为其价格位于国内品牌与***品牌中间,品牌本身又具有多元性和独特性。”(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