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为期两天的世界纤维新材料大会暨第23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在杭州萧山开幕。本次大会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国际交流中心和萧山人民政府共同承办。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原会长王天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检质量司副司长王海东,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俊贵,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杭州市萧山区委副书记、区长王敏,副区长魏大庆等领导出席会议。 本次大会以“纤维——创新未来的基础材料”为主题,聚焦纤维新材料的发展要素,为促进我国纤维新材料向“高性能化、多功能化、纳米化和智能化”等方向发展搭建信息和交流平台。会议围绕全球化纤纺织发展趋势、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先进基础纤维材料、关键战略纤维新材料前沿纤维新材料及制品,以及高端装备制造等多方面展开深入探讨。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主持。 开幕式上,高勇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以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为特征的新引擎引发全球产业竞争格局的调整,化纤工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赋予了新的发展内涵,以高性能纤维、生物基纤维为代表的纤维新材料产业加速发展。中国重视促进纤维新材料产业与世界各国同行之间的学习、交流与合作,中国纤维新材料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广泛的国际合作和跨国资源配置,世界也需要中国这一消费市场和制造基地。 高勇强调,本届会议对于促进世界各国、地区行业的优势互补、经济技术合作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他期待大会成为世界纤维新材料行业同仁探讨与借鉴的平台,交流与沟通的纽带,并将各路专家、学者、实践者的新思路、新观念、新设想、新提议汇聚成为产业发展的新举措、新造诣,共同推动世界纤维新材料产业的共同发展。 王敏指出,作为全国*大的化纤产业集聚地,萧山拥有“中国化纤名镇”“中国纺织产业基地”等多项区域品牌,具有规模体量大、龙头企业多、集群优势明显、综合竞争力强等特点,形成了从原料、织造、印染到服装、针织、家纺等完整的产业链。近年来,萧山以列入全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名单”为契机,加快化纤产业整合集聚,推进化纤企业转型升级。 从纤维到面料,从生产到市场,从衣被天下,拓展到国防、军工、交通、能源、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小纤维发挥着大作用。在纤维发展论坛上,来自日本、欧洲、韩国、印度、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行业高层领导,知名研究院所、高校、企业的演讲者以全球视野聚焦纤维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态势,剖析纺织化纤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分析世界主要纤维生产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分享消费端对纤维新材料的多样化、高品质需求以及对未来市场的判断,研究环境友好、高功能化和产业链整合式发展如何为纤维行业打开新的空间等。 赵俊贵对中国化工新材料的创新发展做了主旨发言,他**介绍了石化行业基本情况和国内化工新材料发展情况。他指出目前石化行业结构性矛盾仍较明显,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水平低下、产能过剩矛盾突出、战略新兴产业增长缓慢、经济效益差距明显四个方面。而化工新材料是技术密集的新型材料,主要包括新领域高端化工产品、传统化工材料高端品种和通过二次加工生产的化工新材料三类。 赵俊贵认为未来化工新材料的发展方向应围绕汽车、电子电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舰船、超高压输电、国防军工等行业对高端化工新材料的需求,突破关键配套原料的供应瓶颈重点、突破一批关键化工新材料、优化提升一批化工新材料,通过项目示范及政策扶持,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降低进口依赖,促进下游产业健康发展。 端小平认为未来纺织纤维发展的新动因是人工智能。他解释,人工智能即大数据+深度学习,有着改变全社会的巨大潜力。但目前,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未来应从建立健全的数据生态系统、扩大传统产业人工智能应用比例、加强专业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输送、建立中国公民和全球社会在道德和法律上的共识、确保教育和培训制度等5个方面入手,促进人工智能快速发展。 端小平指出纺织化纤智能发展,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准确定位,人工智能对纺织行业而言,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要幻想卖智能技术盈利,而要充分利用第三方技术和产品,使长期成本*小化、收益*大化;二是要脚踏实地,逐步改进,人工智能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不可能一蹴而就;三是重点突出,顺序发展,人工智能应用的三个阶段,依次是生产和工艺、营销、整体转型;四是学习和交流,更多的企业领导和中层管理人员需要掌握技术技能,克服不懂人工智能技术的障碍。 日本化纤协会副会长兼理事长上田英志预测随着人口与经济的增长,2020年之前全球对棉线、羊毛、合成纤维、纤维素纤维的需求将持续增加,尤其是合成纤维消费需求增长更快,进一步缩小产能过剩的缺口。对于世界纤维需求的结构变化,他认为新兴国家对服装纤维需求将继续量增;新兴工业化国家对具有高敏感性和高功能性的服装需求有望增加;发达国家服装需求在价值方面已达到顶峰,需要开发服装领域之外的市场。他指出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其高性能纤维国际市场中保持优势地位,未来将继续关注高性能、高功能纤维,注重改善环境和产品安全问题,同时进行新领域的应用开发,推广全球化,推进标准化。 为了避免在2020年之前潜在的过度供给情况,上田英志认为中国化纤工业应把重点放在第13个5年计划中所说明的中国化纤工业供给侧改革上。由于在未来方向上的诸多共同点,中国和日本化纤工业将有机会在“环保领域”、“标准化”以及在受IT驱动、智能化等领域共同开发新市场。 国际粘胶和合成纤维委员会欧洲纺织聚烯烃协会理事长Ferederic VAN HOUTE在致辞中指出在工业4.0背景下,欧洲技术纺织品未来发展方向,并从客户定制化、个性化产品,高度灵活和动态的生产模式,高附加值的小规模生产,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资源生产率和效率,创造新价值和新的商业模式等方面阐述了未来工业4.0模式将继续深化发展的影响。 Ferederic VAN HOUTE还总结了欧盟近年来的进出口情况,表示主要用于技术性和功能性的产业用纺织品是欧盟28国纺织工业的主要贡献者。他指出,非织造布的增长和复合材料的快速增长是产业用纺织品在欧洲增长的主要原因,而医疗行业、工业用和运动服装三大领域是欧洲产业用纺织品的主要市场。他认为,随着产业用纺织品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商将越来越多地争夺全球市场份额。新的商业模式,促使技术革新在全球大型产业用纺织品和纺织品市场的未来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生厂商将继续生产差别化产品,以保持竞争力,功能性、新材料、数字化人工智能和深度可持续社会思维将成为关键发展因素。 Andreas W.Englehardt现场做了从纤维到面料的动力与展望报告。他指出,近年来,天然纤维产量停滞不前,而人造纤维和纤维素纤维却持续增长。鉴于不占农林耕地、价格优势、更好的性能以及规模效应等一系列推动因素,人造纤维替代天然纤维的进程不断加快,总体发展趋势继续朝着有利于人造纤维的势头迈进。 Andreas W.Englehardt认为,目前,全球产业链面临产能过剩、投资放缓、贸易保护主义等挑战,但总体上看全球纤维市场仍将不断壮大,面料织物方面有望见证充满活力的无纺布时代,特别是在纺丝方面,但机织物将会进入停滞时期并且针织面料的增速也将放缓。 S.C.Kapur总结了印度纺织化纤产业链发展趋势与特点。他指出GDP的高速增长促进了纺纱需求及制造业发展,强劲的国内增长为投资提供了稳定支持,高速的城市化推动了纺织产品消费的增长。 (纺织服装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