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牋 玲 (山东省枣庄鲁棉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随着纺纱技术的不断提高,新设备、新工艺的快速发展,传统纺纱的常规性指标较以往有明显提高。但在实际生产中,用户不仅仅看重常规性指标,更看重的还是布面风格,而影响布面风格的还是不容易被控制的偶发性纱疵(即偶发性纱疵)。传统观念认为,偶发性纱疵主要是由于操作质量较差,清洁工作不良所造成的,有人也称之为“管理型”纱疵。而我认为操作及清洁工作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偶发性纱疵涉及原料、设备、操作、空调、工艺等各个方面,其中设备和原料对偶发性纱疵的产生有重要的影响,现就其成因及预防措施叙述如下。 1.偶发性纱疵的分类瑞士乌斯特公司生产的纱疵分级仪的分级方法是根据纱疵长度和粗细划分的,将纱疵共分23种类型,其中包括16种短粗节纱疵(长度≤8cm),3种长粗节纱疵和4种长细节纱疵。 2.产生原因九级纱疵中的A3、A4基本上都是原料和梳棉机针布梳理不良所造成;B3、B4是由于工艺部件缺陷造成的疵点,如胶圈使用周期过长、粗糙或龟裂等将产生部分纱疵;C3、C4、D2、D3、D4则主要是由于清洁不良、飞花附人造成。 长粗节纱疵主要在并粗工序造成,如并条牵伸不良、粗纱锭翼挂花等原因造成的疵点。长细节纱疵主要是并条、粗纱的机械波及粗纱车点动造成。 3.预防措施3.1合理配棉由于*近几年使用进口棉较多,而进口棉大多是机采棉,机采棉的特点是短绒含量较高,偶发性纱疵与短绒含量呈正相关,同样的流程、同机台因原料变化所形成的纱疵数见表1,增幅主要体现在A3、A4类纱疵上。 因此选择原棉必须尽可能选择短绒含量较少的原棉,加权平均短绒含量保持在15%以下;其次,要根据所纺品种适当控制回花、再用棉的比例(*好≤5%)。 3.2清花工序(1)要调节好除尘机组风量和清花主机补风量的关系,通过调节补风量,减少纤维的揉搓,可适当降低A3、A4类纱疵。 (2)适当降低打手速度,可减少纤维损伤,少产生短绒,同样可减少A3、A4类纱疵。 (3)根据原料短绒含量情况,短绒含量较高时可使尘棒间隔距适当放大,尽可能多排出短绒。 3.3梳棉工序(1)针布状态良好,因针布质量较差或针布超周期使用(针布锐度较差),导致梳理状况不良,*易造成A3、A4类纱疵。同样的原料和流程,不同的针布规格和生产厂家,偶发性纱疵有明显不同,见表2。 (2)在保证供应的情况下,道夫速度要适当(和锡林保持一定比例),定量要偏轻掌握,以保证梳理充分,使单纤维化程度较高,可减少纤维相互纠缠、扭结所造成的短粗类纱疵。 (3)各部位隔距要准确,特别是锡林和盖板间隔距要偏紧掌握,加大梳理力度;后车肚要根据原料和机型进行试验确定,尽可能少落多排(多排除短绒和杂质)。 (4)尽可能降低刺辊速度减少短绒产生,同时要保证锡刺比合理,减少打击,加大纤维转移。 3.4并条工序(1)喂入条子排列紧凑而不重叠,集束板开口适宜,一旦条子重叠可能造成牵伸不开而出“棉老鼠”形成长粗节纱疵。 (2)工艺设计要合理,采取顺牵伸,纯棉头道后牵伸在1.6 倍~1.9倍之间,二道后牵伸在1.1倍~1.3倍之间,集中前区牵伸,这样可改善条子内在结构,提高纤维伸直度,减少粗细节。 (3)清洁吸风状况良好,这样可吸去大量尘屑、短绒等,减少A3、A4类纱疵。 (4)在保证供应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出条速度,因为速度过高,前集束区受气流影响产生弯钩纤维束,导致竹节类纱疵增加。 (5)结合试验室进行测试条子机械波情况,有针对性的解决,因为机械波可造成较多的长细节纱疵。 (6)交接班和班中要定期检查胶辊状态,特别是刀伤胶辊产生细节。 3.5粗纱工序(1)托锭粗纱机因受上窜气流影响,断头后容易飘入邻纱,导致长粗节出现,因此要使值车工加强巡回,及时处理飘头纱。 (2)开口锭翼*易使锭壳挂花,如清理不及时,造成飞花附入,产生粗节。 (3)老式粗纱机开点动容易造成开关车细节,为减少频繁开关车,必须减少粗纱断头率,提高设备基础。 (4)经常察看粗纱机械波,根据产生部位有针对性解决。 (5)上下清洁状况良好。 3.6细纱工序(1)减少罗拉、胶辊机械波,使用高精度无机械波罗拉。 (2)要处理好握持力与牵伸力的关系,使*小握持力要大于*大牵伸力,不能过度追求小浮游区、小钳口,大家都知道小浮游区、小钳口能使条干CV有改善,但过小的浮游区、钳口会使牵伸力猛增,使细纱不定时的出现下粗纱头,使断头增加,同时缠绕胶辊的几率增加,*易产生纱疵,这样可结合设备状况,在不下粗纱头的情况下尽可能缩小浮游区、使用小钳口。 (3)绒棍转动要灵活,因为在绒辊不转动的情况下,在前胶辊和绒辊接触处*易积花,时不时的附入纱中形成纱疵。 (4)要随时检查胶辊、皮圈的表面状态,皮圈损伤纺纱会使粗细节增加幅度较大。 (5)梳棉至细纱各通道部位必须清洁无挂花,挂花附人即形成纱疵。 (6)加强空调管理,合理调节各工序温湿度。因为温湿度的突变,往往使车间生活较难做,产生大面积缠绕现象,使纱疵产生的几率明显增加。现举例细纱车间生活难做和生活好做所产生的纱疵见表3。 3.7络筒工序再严格的生产流程也无法保证不产生纱疵,因此作为纺纱*后一道工序(络筒)必须坚持好以下两点。 (1)根据品种需求并结合纱疵分级仪做出的偶发性纱疵情况,合理调整电清灵敏度,使有害纱疵尽可能切除。 (2)根据络筒电清的切疵情况和偶发性纱疵分布情况,准确判断纱疵所产生的部位,进行有效清除。 4.结束语要保证有良好的布面风格,必须**消除有害纱疵(偶发性纱疵),其次要提高常规性指标。作为偶发性纱疵的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单纯的说是操作问题或清洁问题,要从产生纱疵的机理进行深入分析,然后有的放矢,在纺纱生产过程中不可能消除纱疵,只能说降低纱疵,使纱疵降到尽可能低的限度,然后由电清进行切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