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转型之路这样走!中国纺织机械行业科技大会指明方向

百检网 2021-12-07

       9月14日,中国纺织机械行业科技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近400位业内人士参会。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全球局势,纺织机械行业围绕纺织工业科技、绿色和时尚等目标,不断创新、突破和进步,本次科技大会旨在通过总结、研讨和展望,进一步探讨纺机行业如何实现产业基础**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


      行业竞争优势持续保持

      数智化建设稳步推进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秘书长高勇以视频连线形式参会并致辞。他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国纺织业完成了建成纺织强国的目标,尤其是制造硬实力达到强国标准,离不开装备的贡献。


       高勇回顾了百年来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从完全依赖外来技术到逐步消化吸收,中国纺织工业如今已有不少**的自有技术。“十三五”期间,在生产技术、工艺装备大幅提高基础上,行业市场竞争优势持续保持,产业向外转移速度放缓。服装、家纺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快速提高,产业用纺织品快速发展,都与装备进步息息相关。广大纺机企业为建成纺织强国作出了巨大贡献。高勇同时指出,对纺机行业来讲,离建成纺机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高档装备、关键零部件、仪器仪表等领域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希望大家利用此次纺机科技大会的机会,与专家们一起分析目前行业的优势和差距,明确提升改进的方向。


       对于行业发展方向,高勇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十四五”期间要更加注重自主创新。随着纺织工业进入发展新阶段,国际形势发生变化,纺机行业迫切需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相比纺织产业链其他环节,纺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难度更大,这就需要突出两个结合:校企结合,与纺织生产工艺结合。高校的理论研究优势与企业生产实践优势结合,培养创新的土壤。装备与工艺紧密结合,才能与时俱进。第二,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中,纺机企业也要积*承担社会责任,进行相关研究。第三,加强煅长板补短板。不仅要找出短板,还要深入分析短板长期存在的基本原因,才能根本性地解决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一级巡视员曹学军在致辞时表示,纺织机械是纺织行业基础性支撑性行业,我国纺织工业取得的成就与纺织机械科技进步密不可分。从两机专项、大容量聚酯国产化到棉纺织、印染、化纤、非织造布等系列设备的迭代升级,纺机性能、质量、效率不断提升,支撑了我国纺织行业发展的装备需求,纺织机械出口规模也位居世界前列。特别是“十三五"期间,我国纺织行业连续化、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实现较大突破,纺机装备的数字化、主要工序的可控化成为关键支撑,形成了若干纺织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纺机企业和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发挥了骨干推动作用。但纺机行业科技进步与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与国际**纺织装备制造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原创技术、**性技术装备开发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关键装备部件性能、可靠性稳定、耐用性还有不小差距部分产品进口依赖度高等难题。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全球产业格局面临深刻调整,这对纺织机械科技进步都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


       工信部重视和支持纺织机械行业的科技进步,依托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开展了纺织智能制造路线图研究、完成了纺织装备产业链图谱梳理等一系列利于行业发展的活动和研究。对于纺织机械行业未来发展,曹学军提出四点建议:一是重视关键短板技术攻关,推进产业基础**化。二是加强跨界协同合作,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以质量效益为核心,支撑纺织产业技术数字化转型。四是发挥平台支撑作用,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她希望纺机协会加强平台建设,调动各方面积*性,形成合力,为纺织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支撑服务。


       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毛光烈分享了制造数字化与服务平台化的发展与展望。据他介绍,工业数字经济的路径依次序将经历三个阶段。**阶段是实施工业新基建,大面积建设数字工厂,对数字工厂实施内部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与数智化管理服务的外包工作;第二阶段是实施智能产品与装备的“智能协同与服务协同”,打造数字化产业链经营管理的模式创新、数字化供应链经营管理的模式创新、数字化价值链经营管理的模式创新;第三阶段是构建工业数字经济新生态、新发展格局,将数字化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链”进行优化整合的经营。


       研究新平台经济发展路径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工业数字经济发展的规划水平。毛光烈建议将工业数字化经济的发展分成两个阶段。一是在“十四五”阶段,全面抓实工业新基建,深化企业内部数字化管理体制改革,发展一批切实管用的集团云、第三方工业云平台服务商。二是在2026~2035年的十年期间,继续完成工业企业70%的数字化建设,通过第三方平台的主导,完成数字化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模式创新,利用国内需求大的优势,加快工业经济的新生态发展。


       会上,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发布并解读了《纺织机械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性意见》,发布了符合《纺织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同时举行了纺织装备技术创新平台暨纺织行业智能制造标准试验验证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启动仪式,“汇川杯”、“中丽杯”纺织智能设计大奖赛颁奖仪式。


       智能制造推动行业转型

       自主创新提升企业实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分享了智能制造与数字转型的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他表示,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物联网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云计算技术、深度学习技术,多项技术的融合,构建出以工业互连、混合现实、大数据、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纺织行业,可助力纺织行业实现批量化到定制化、单一化到多元化、周期长到周期短、大众化到高端化的转变。纺机行业的智能制造,要将智能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用智能技术解决制造难题。智能制造包含的知识库/知识工程、动态传感/实时感知、自主学习/自主决策的3大核心内容,以及人工智能包含的深度学习、增强学习、模式识别、机器视觉、数据搜索、知识工程、自然语言理解、类脑交互决策8大关键技术,均适用于纺机行业。谭建荣建议,实现纺机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可坚持智能制造+创新设计、智能制造+工艺提升、智能制造+强化质量、智能制造+拓展市场同步发展。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总工程师李毅对2020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展品评估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


       此次展会,在国内设有工厂的海外企业大多参展,一些海外企业通过国内代理商参展,这些参展企业均为全球知名企业;国内展商数虽然与上届相比减少13%,但各领域主要企业基本参展。本届展览会真实反映了近三年行业技术进步情况,为广大行业同仁奉献了一场安全并且富有成效的专业盛宴。对展品进行技术评估是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的传统。本届展会中国纺机协会外聘25位资深行业专家,与协会专业负责人共同撰写了包括纺纱、化纤、机织、针织、印染、非织造布六大类机械,以及仪器、专件器材、自动化和企业信息化共十个领域,28万字的评估文章。展品评估工作可作为纺机企业技术与产品发展的参考,也可作为下游用户生产与采购指南。


       本届展会展品反映了当前纺织机械的发展主题。一是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随着数控技术的进步,自动化产品不断更新迭代,为纺织机械实现智能化不断输送着新颖、可靠的自控装置。主机装备的数控技术发展很快,智能化作业装置、物流系统不断出新;自动化控制系统架构将更加扁平化,系统将更加开放,基于云的工具与平台将显著降低智能化实施成本;在线监测、自动控制、物联网等技术已经融入到纺织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管理信息系统将越来越与设备监控系统实现无缝连接。二是高性能。高性能、高效率纺织装备的发展永无止境,速度的不断提高是制造商始终追求的目标。纺织专件器材的发展对纺织机械性能的提升和纺织产品质量的保障至关重要。纺织专件器材的发展将依赖新材料的应用和对热处理与表面处理技术深入研究。三是高适应性。多功能和高适应性是当今纺织机械发展的另一重要方向,在满足大批量生产的基础上,兼顾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需求。四是节能减排。节能减排与绿色制造在各类纺织装备上均有体现,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基础上,平衡与生产效率的关系,降低单位产量的能耗,减少排放。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副总工程师李雪清对纺织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及智能制造标准试验验证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进行了解读。智能制造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标准化工作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技术基础,目前,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已初步建立健全。


       近年来,我国纺织行业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提升,国家智能制造基础共性与关键技术标准得到应用,一批纺织装备数据接口与控制系统以及服装个性定制标准先后制定,为行业智能制造实践提供了基础支撑,但纺织行业依旧面临重点细分领域智能化发展程度不均匀等问题。针对行业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供应链协同、智能赋能新技术应用环节的需求,在《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基础上,纺机协会联合纺织产业上下游产学研用单位,深入化纤、纺纱、棉织、针织、非织造、纺织机械、纺织物流等细分领域,共同开展纺织行业智能制造标准的研究工作,初步构建出《纺织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并将通过该项目的实施,重点推动纺织行业中*急需的纺纱和化纤两条智能化生产线的建设,同时推动棉织、非织造布、纺机智能工厂的建设,同时拉动棉织、针织两类产业集群的智能化提升。


       与此同时,搭建纺织行业智能制造标准试验验证公共服务平台,也可为行业人士提供标准研制与试验验证、产品性能测评、评估与认证、解决方案、新技术验证、咨询与培训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等相关服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陶飞介绍了复杂装备数字孪生系统关键技术及系统应用。据他介绍,数字孪生由三部分构成:物理空间的实体产品,虚拟空间的虚拟产品,虚实之间的连接数据和信息。其中,数字孪生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从而反映相对应的实体的全生命周期过程。陶飞表示,数字孪生是助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有效手段之一,基于数字孪生践行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共识。数字孪生当前处于应用初级阶段,深入推广应用还有很多工作需开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队提出的数字孪生五维模型,围绕五维模型,建立了数字孪生理论、技术、工具和标准体系,已成为研究热点,并被20多家国内外企业应用实践,在纺织相关领域也进行了应用。陶飞认为,未来基于数字孪生探索装备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应用发展前景。


       爱波瑞**合伙人朱钜镔就数字化视角下企业如何实现精益管理落地进行了探讨。爱波瑞集团专注于精益管理,有着众多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实践案例。朱钜镔提出,制造业转型应该追求“数字化精益”。传统的精益体系靠文化、管理、能力、理念超强的团队长期维护。数字化一定在精益运营的基础上才能成功。精益提供组织/数据/绩效/执行基础,数字化实现科技赋能,进一步释放生产力,提高效率。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朱钜镔认为应以价值为本,连接客户创造价值,助力生产提效降本,以人为本发挥潜力;以精益为纲,提质是精益理念的落地,数字化是固化与推广;顺势而为,结合市场/工艺需求,让员工感受好处,让生产得到提升;人才也要升级,培养业务+精益+数字化的复合人才。


       卓郎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纺纱事业部产品与研发副总裁张贵宝分享了数字化纺纱工厂制造建设的经验。针对纺纱行业如何实现产业生态链提升这一热点话题?张贵宝认为,智能制造赋能纺纱行业,物联网打造纺纱工厂智能制造新模式,可通过智能制造提高生产效率,目前已经有很大一部分传统劳动密集型的纺纱厂转向采用自动化程度更高智能装备。“设备是根本,互联来赋能”,张贵宝说道,纺纱工厂的智能制造,也是纱线价值的形成过程,从单机智能化、流程自动化到纱厂信息化,从棉包到时尚全流程无缝集成,环环增效方可助力纺机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