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加剧,印度纺织类订单回流中国背后

百检网 2021-12-07

▲2021年5月31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斯利那加,封锁期冷清的街道



*新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5月31日,印度新冠累计确诊28047534人,累计死亡329127人,成为继美国、巴西后新冠肺炎死亡人数突破30万的国家,病死率1.2%。

印度于2021年1月中旬开始给民众接种疫苗,到5月下旬已接种了大约1.86亿剂疫苗。按人口比例计算,接种率仅为3%。以目前的速度,整个印度13亿人口可能需要长达四年的时间才能全部接种疫苗。为此,政府计划增加疫苗产量,承诺在2021年8月至12月期间至少生产20亿剂,并在5月27日宣布取消外国疫苗本土试验要求,加速进口新冠疫苗。

印度一边抓紧抗疫,另一边经济并未停摆。

据当地媒体5月30日报道,面对疫情肆虐,雷诺-日产印度工会称:“ (企业主) 让工人们在2021年5月31日周一报到工作将是不安全的。”因为防范病毒感染的安全工作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雷诺-日产印度工会宣布于5月27日开始罢工抗议。汽车制造在印度制造业中****,汽车厂集中的泰米尔纳德邦被称为印度“底特律”。从这则消息不难看出,即便疫情如此严峻,当地工厂并未停产。

对此,新德里金砖智库研究所所长高兴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虽然印度政府要求控制开工率,但工厂给政府上报的数据一般都比实际低一些,“除纺织工厂受影响较大外,其他很多工厂说开工率只有1/3,但实际上达****,我亲眼看到很多人从工厂下班出来,因为现在这两个月刚好是农闲季节,农民这时候很愿意在工厂里打工挣钱。”所谓的居家隔离和封锁,对于工厂也基本没有影响,因为很多工人都住工厂宿舍,身在新德里的高兴表示。

“印度国内生产并没有停。”一位驻广州印资企业的印度高管告诉《南方人物周刊》,尽管印度疫情肆虐,他有亲属因感染病毒而亡,但印度国内大部分工厂仍然在开工,人们都在工作,只是地区间的封锁会影响到企业的供应链。而他所在的广州企业的母公司虽然在印度,但其业务已在中国全部本地化,因此并未受印度疫情影响。

至于印度地区间的封锁,高兴分析,除抗疫政策因素外,还在于印度农民大规模抗议三项新农业法而引起的堵路占道,封锁了首都新德里周边的交通。

▲2021年5月28日,印度高哈蒂郊区,一名妇女在稻田里簸谷子

尽管生产未停、抗议不断,印度目前的主旋律还是防疫抗疫,“经济是次要的,**是控制疫情。”高兴称,虽然印度工厂大多没有停产,农业也仍不错,但疫情对印度的服务业和旅游业冲击严重,而第三产业占印度经济的比重高达近60%。

印度中央统计局5月31日将印度2020-2021财年 (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 GDP增速由此前预测的-8%调整为-7.3%,同时公布印度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长1.6%。这是印度经济摆脱技术性衰退后连续第二个季度处于正增长状态。但由于印度第二波疫情的暴发,以及多个邦采取的封锁措施,市场担心印度4月至6月的经济增长将受到影响。

对中国而言,作为印度**大贸易伙伴,印度疫情和经济的起伏直接关系到各行各业。记者综合采访并分析海关数据获悉,因纺织工厂之前感染率高而大部分停工减产,印度的化纤类订单大量回流中国。除此之外,由于整体生产需求仍旺盛,中印双边贸易总额在2021年1-4月反弹,同比锐增51.6%。

印度化纤类订单大量回流中国只是暂时

“印度工业当中*受疫情影响的应该就是纺织业,但并没有倒闭,只是纺织工厂之前人挤人、新冠感染率高,很多工人都吓得回老家了,老板想开工也找不到人。”高兴介绍。

“印度纺织业相对比较发达,其中,高端的布料辅料、衣服上的烫染装饰、纽扣、拉链等要从中国进口,目前大都暂停了,因为当地加工厂没法正常运转。”深圳华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泽良告诉《南方人物周刊》,他主要做中印物流。

这些现象反映在贸易上,便出现了印度纺织订单回流中国。

“ (印度纺织) 订单回流很多,尤其化纤类回流明显。”甸蓝纺织 (广州) 有限公司董事长白景全称,目前除了棉织品之外,欧美对化纤纺织产品并没有对华排他政策,因此印度等南亚国家疫情导致这部分订单纷纷回流中国。

疫情暴发前,白景全在孟加拉负责一家纺织企业,对东南亚和国内的纺织业都十分熟悉。他介绍,从印度回流的订单主要是中低端产品,利润率在10%多一点,但纺织业本来就利润不高,所以国内工厂只要能消化都愿意接单。

“目前国内做化纤的工厂,都做不过来,全是高负荷运转,产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白景全介绍,尽管供不应求,当前国内工厂接印度回流订单时并没有加价,“从生意火爆到抬价有个过程,现在还没到。”白景全分析,“而且大家不认为回流会持续,不会成为趋势。”

之所以如此,白景全认为有两点原因:一是疫情预计不会在印度持续很久,“*多半年”,因为疫苗已经出来了,大规模接种以及控制疫情只是时间问题。

第二点,更重要的是,之前大量的中低端纺织订单从中国转移到印度,主要是欧美政府驱动的国际厂商采购转移,这次只是疫情导致印度工厂不能按时交货,这些欧美厂商没办法才把订单转到中国,一旦疫情好转,印度纺织生产恢复,这部分订单也还是会流向印度。

近年来,受国际政治影响,这些品牌普遍把中低端产品订单从中国转移至南亚、东南亚,驱动当地的纺织产业发展起来。白景全介绍,即便是中低端产品,印度也并没有太多优势,虽然人工便宜但效率低,综合成本并不比中国低。产业转移主要是国家政策的引导,成本只是起次要作用。欧美政府驱动国际品牌将订单转移,“疫情前中低端订单基本都转出去了,只是高端产品东南亚等国家做不了才没有转出去。”

因此,“ (纺织业内,) 大家都认识到订单回流是暂时性,不指望长久。国内产业链只能自我转变,做有特色的。”白景全说。

他分析,疫情前纺织订单连带产业开始从中国转移出去时,东南亚国家承接起来有难度,但印度国家大、有容量,足以承接产业链转移,迅速在中低端领域成为中国的强劲对手。

牛仔在纺织产业中是典型的中低端产品。广州新塘牛仔有一部分在国内消化了,但大部分都转移到了国外。“主要是市场转移,而非产能转移,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毕竟是少数,而且这类产品门槛低,于是在订单驱动下,东南亚的牛仔产业迅速崛起。”白景全称。

▲资料来源/据海关总署官网1-4月数据 制表/卢俊杰

白景全预计,印度纺织业半年后即能恢复,未来,印度甚至可能替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为全世界供应中低端产品:而中国纺织产业则会往高端走,之前相对中低端的产能大部分会寻求转型或者消亡。

“往高端走不容易,新型纤维的研发属于基础学科,化工产品染料制剂等,目前都是欧美垄断,中国只是接受‘残羹冷炙’,但中国有一点不容忽视,就是学习能力很强,规模化优势强。”白景全分析,“**的可能是,印度走到中国这条道路时,也许中国也有可能走到欧美这个阶段,产品的研发总是从量变到质变。我们也会在研发上有自己的优势,目前国内纺织院校也在加大投入,市场带动力也足够。”

1-4月中印贸易反弹,锐增51.6%

黄泽良所在的公司目前承运的95%以上是包括医药在内的防疫物资,“尤其*近这两个月来天天是防疫物资,主要是家用制氧机。”

同时,受疫情影响,运费飞涨。黄泽良介绍,疫情之前,从广州或香港到印度,航空运费为12-15元/公斤,如今为25-35元/公斤,高峰时甚至达40元/公斤;海运运费如今则要3000美元/货柜,之前为不到1000美元/货柜。

他分析,运费上涨并非因为渠道供应减少,更多是各环节之间的成本增加,“以航空运费为例,航空公司提供同样的服务,检验检疫的人工增加了,同时,也需要配备更多人员。疫情之前,一个机组可以连续工作,现在由于出去一趟回来要隔离,得配备更多机组人员轮换。”

尽管如此,“印度对中国产品仍然需求强烈,比如,印度是制药大国,药品的原材料、辅料一直是从中国进口,现在也是从中国进口,从我们公司了解的情况来看,这一块完全没有中断,运量也没有减少,说明他们没有减少生产。”黄泽良表示,不只是制药,手机厂商如Oppo、小米等,以及电视机等家电厂商,都是从中国运材料到当地加工,以避开高额关税。

采访显示,2021年1-4月,我国从印度进口总额为631.59亿元,排名前五的是:矿产品,化学工业及相关工业产品,贱金属及其制品,珠宝贵金属及制品、仿首饰等产品,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同期,我国对印度出口总额为152 0173 3840.35亿元,排名前五的是: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贱金属及其制品,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塑料和橡胶及其制品。

相比之下,2020年1-4月,我国自印度进口总额为353.94亿元,出口总额为1303.49亿元。而在疫情之前的2019年1-4月,我国自印度进口总额为419.39亿元,出口总额为1532.46亿。

疫情暴发以来,中印进出口贸易的大宗产品类别也基本保持稳定。尽管2020年1-4月,中印贸易出现下滑,但今年同期,在印度疫情严峻的时候,反而出现反弹,中印进出口总额达2512.94亿元,同比增长51.6%。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也公开表示,2021年以来,中印双边货物贸易实现较快增长,1-3月双边贸易额达到了27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2.8%。对此,商务部表示,中印两国均为发展中大国和主要新兴经济体,中印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两国贸易合作具有较强韧性。

关税增需求减,中国“石都”受冲击

纺织订单部分回流、中印贸易反弹,不过,当前除刚需之外,印度国内民众对于部分中国商品的需求已明显萎缩,用于建筑的石材就是明显一例。

广东云浮,又被称为石城,位于广东“大西关”,是连接珠三角和内陆地区、大西南区域的咽喉枢纽。当地从事石材生产加工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素有“石都”美誉,产能销量位居全国前列,被誉为“中国三大石材产业基地”之一。

云浮人范志鹏从2010年开始做出口石材生意,他告诉《南方人物周刊》:“ (我的生意) 在2015年达到**,之后受了中美贸易摩擦和中印边境摩擦影响,但还能做。2019年末疫情暴发至今,受影响*严重,已经到了做不下去的地步。”

他曾跟印度客户沟通过,但那边没有需求,尽管当地媒体报道,总理莫迪在疫情时期斥巨资翻修议会、总理官邸等官方楼馆,但更多的印度人正忙着防疫抗疫,没有闲钱和心思去建造房屋,也就用不上石材。

“我的客户有感染 (新冠) 的,有一个还去世了,他有5个柜子的货在我这边。他2019年初付定金订了货,然后接连经历中国疫情封锁、印度疫情、欧美疫情,中间一直没付尾款。2020年年底,他告诉我得了新冠,今年他儿子告诉我他去世了。”范志鹏说,由于担心卖不出去,这名印度客户的儿子*后决定宁愿损失定金,也不要这批货了。

▲2021年5月31日,印度新德里,印度教信徒向受到新冠疫情影响的民众分发口罩和食品包

这种情况,范志鹏2021年碰到了三四例,“2018、2019年我一个月能发20个柜,一年两百多个柜,去年一共5个,今年至今才两个。这是云浮天然石材行业目前的普遍现象,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从2015年至今,订单量每年都在减少,但厂家还是那么多,利润越来越少。**时利润率能有20%,现在只有不到5%。”他说。

对于印度疫情好转之后的石材市场,范志鹏也不看好。“我们行业一起讨论过,疫情过后,可能会有报复性消费,但同时风险还是很大,可能会拖账或直接不付账,我们得非常小心。而且疫情过后,不一定有报复性需求,到时进口的估计都是必需品,比如食品、医药等,而石材不是必需品。”

不仅如此,他担心,印度对华贸易保护会日益加强,原本青睐中国石材的印度客户可能也会受影响,中国天然石出口印度更加艰难。

范志鹏介绍,石材出口分为天然石和人造石,前者主要面向印度、中东市场,后者面向欧美市场。在天然石方面,印度的关税自2015年开始不断上升,从之前的7%升到40%。

人造石更甚。他介绍,2018年前后,由于中国人造石在性能、环保、价格方面都很好,美国大量采购,“占到其市场供应的95%,造成美国本地造石厂做不了,于是他们开始‘反倾销’,说我们垄断,关税从20%跳升到****,过了几个月,又提升到200%,中国人造石协会到WTO投诉,无效,现在关税高达400%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范志鹏转型,主要做天然石出口。“本来印度对中国产的天然石有刚需,印度人偏爱深色的石头,而这种石头中国出产的多。但现在由于疫情和中东国家动荡等因素,天然石出口很不好做,转内需也供过于求。”

范志鹏表示,他计划放弃天然石,再次转做面向欧美的人造石出口。“市场供需其实仍然存在,我们的产品质量、价格都有**优势。只要有市场就不怕,客户会帮忙承担关税上涨带来的成本,或者想办法避开高额关税。”

事实上,除疫情影响外,近年来中印贸易一直顶着各种压力,而疫情过后,这些压力预计将依然存在,甚至加强。但同时,接受我们采访的大量人士均认为,中印贸易总额也将依然增长。

黄泽良介绍,疫情之前,在美国施压下,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在印度几乎“全军覆灭”。因为印度政府从上而下打压,中国跨境货物到了印度无法按时清关,还要缴纳高额关税,不少在印度耕耘多年的中国电商企业被迫退出。跟去年广泛被报道的抖音等互联网公司相比,跨境电商涉及的产业链长,牵连物流、国内工厂、印度运营等多方面,均受冲击。另外印度对中国投资的打压,也严重影响了市场的信心。

即便如此,黄泽良仍对中印经贸持乐观态度。“目前除了中国、美国,*大的单一国家市场就是印度市场,而且印度有人口红利,完全可以复制中国走世界工厂的道路,虽然中间会经历很多困难。而在这个过程中,印度对中国一直会有很强的依赖性。尽管当地政府竭力试图降低这种依赖,但中印产业互补性很强,印度人对中国商品难以抗拒。”

高兴也称:“印度80%的产品来自中国,从手机、电脑到服装、家具等,无所不包,他们不想从中国买,但没办法,国内生产不了,有些号称印度制造的产品,其实是印度商人买了中国的配件,组装出来的。”

白景全预计,如纺织业一样,印度制造会逐步追赶中国制造,而中国制造则会继续升级追赶欧美制造,在如此梯级上升的过程中,双边经贸将不断发展,产业也会不断进步。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