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应约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通话。
中美**阶段贸易协议的评估会议原定于8月15日以视频会议的方式举行,但因日程安排问题而推迟。8月25日上午,双方通话后,中国商务部随即发布了消息;美方(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 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也在美东时间8月24日晚发布了声明。
对比中美双方发布的消息,可以从细节上寻找到双边关系好坏阴晴的蛛丝马迹。
**,中方在通话内容的表述上**提到的是"加强两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而美方则单刀直入,**句就是关于**阶段经贸协议的执行情况,并且在"**阶段协议"前用了"历史性的(historic)"这一定语。相对于中方中规中矩、不温不火的表态,美方的反应更为热烈激动、充满期待。可见,对此次通话*为看重、*为积*的是美方:白宫迫切的想要在11月大选前搞定对华贸易,借此赢得更多选票。
其次,相较于6月份杨洁篪与蓬佩奥夏威夷会谈新闻通稿,此次美方在通稿中姿态放低了不少。6月份,美国国务院发布的"杨蓬会"声明中只有蓬佩奥这一主语:国务卿说、国务卿强调(The secretary stressed, He stressed),而此次美方的声明中多次使用了"双方"(The parties, both sides)的表述。中方则一如既往的展现出其兼顾双方感受的外交风格,使用"双方"这一表述。可见,在干涉中国主权问题上,美国一直是居高临下、指手画脚、简单粗暴、无所顾忌,根本不在乎中方的反应;在贸易问题上,美国虽然也一直对中国指指点点,但是也不敢胡来,毕竟,中国是很多美国公司觊觎的巨大市场。
第三,会谈到底谈了什么,双方的表态都有触及,但美方的表态更细节化。中方的消息中,关于中美**阶段经贸协议落实问题,表述为"进行了具有建设性的对话"。在中国的外交话语体系中,"建设性对话"表明双方虽然在某些问题上有分歧,但都做出了有原则的妥协。而美方的声明则更细节化,提出中国要为实现协议要求的结构性改变(structural changes)而采取的步骤,包括"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消除对美国公司在金融服务和农业领域的障碍,消除强制技术转让"。此外,美方的声明中,还提到 "双方还讨论了中国大幅增加购买美国产品以及未来执行协议需采取的行动"。无一例外,都是以美国为中心。
*后,无论是中方还是美方的声明,都表示将为未来做出积*的努力。中方表示"双方同意创造条件和氛围,继续推动中美**阶段经贸协议落实";美方表示"双方都看到了进展,并致力于采取必要步骤以确保协议的成功"。
总体来看,此次通话对双边关系,*起码对双方经贸关系,是一个积*的信号。《纽约时报》在报道这一消息时,称"此次通话在某种程度上意义重大"(The call is significant in part),并称中国商务部的声明是一个"相当乐观的声明"(a fairly upbeat stat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