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佛了,眼看7月就要过去,回首过去的半个多月,小纱的朋友圈看到的是:7月外销没有恢复,内销也没有打开。横在纺织人面前的是库存巨大,资金链**紧张、大企业艰难维持开机、小企业不得不直接关停。
买纱送烧鸡
朋友圈有人发圈:买1吨纱线送1只烧鸡,买多,还可以陪喝烧酒。小纱也不得不赞叹网友的神脑洞,侧面也透露了现在市场不好,销售人员的“无奈”和“创新”。
出租机器、个别企业已开启放假模式!
“明显感觉到,6月过后客户询价没有以往那么频繁。”江浙地区一纺织企业业务经理王总说道,“现在原料一直跌,下游能不拿货就不拿货,宁可等一等。”
目前该厂的库存差不多已经有1个半月,而手头零星的订单并不能支撑每日的产能,厂里库存还在一直上升中,可见8月的经营他们可能会在未知中度过。
进入第三季度,伴随着温度逐渐上升,市场需求也呈现不同程度的萎缩。据走访调研,目前盛泽地区内贸表现仍好于外贸,目前成交品种多集中于秋冬面料。
“*近厂里放了一个星期假,因为活太少了。”王总表示。由于产品在市场上同质化较为严重,再加上原本机台较多,因此供需失衡明显,厂里每个品种都堆了大几十万米布。“我们已经将一半织机租给别人,来缓解资金上的压力。”一家拥有200多台织机,主营仿真丝、涤塔夫、双面呢的纺织厂负责人彭总表示。
此外,拥有100台织机,专做雪纺、乔其等仿真丝产品的钱总也表示目前厂里开工与上月相比差距不大,厂里多轮休。“因为没有单子,马上就要减产了,往年这时候也会减产,但是今年力度要更大一点。”他感慨道。
服装出口需求低迷,未改下滑势头
受疫情影响,国际市场整体消费信心持续下降、消费能力下滑明显,对服装等传统消费品的市场需求低迷。也使得今年以来,我国服装类产品出口持续走低。据海关数据,2020年1-6月,我国服装出口额达510.8亿美元,同比下降19.4%,仍旧延续下降势头,占同期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比例快速下滑至40.8%。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服装类产品的国际市场消费十分低迷,未来我国服装类商品出口压力仍然较大。据统计,1-5月,美国服装服饰零售额同比下降47.8%;欧盟5月纺织服装零售同比下降77.8%;1-5月,日本服装服饰零售额同比下降27.1%。
整体来看,年内我国纺织品服装整体出口压力仍然较大。
作为我国服装产品的重点出口市场,全线下滑。2020年1-5月,我国对美国服装出口同比下降34.49%,对欧盟出口下降17.06%,对日本出口下降9.28%,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也下降20.27%。
服装行业“大撤退” 快时尚品牌迎退潮
新冠疫情之下,服装行业正在经历改革开放以来*严重的一次“大撤退”。近日相关机构发布报告称,预计今年将有4000亿人民币从中国这个全球*大的服装市场蒸发,从而使得大多数服装品牌面临风险。微观之下,作为行业的佼佼者,服装类上市公司几乎清一色预告上半年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此外,受市场需求挤压,前端原材料价格一度触及历史新低,至今仍在低位徘徊。
该报告于4月30日至5月12日期间进行了调研,访问2019年购买过服装鞋类产品的1000名受访者。调研显示,2020年**季度,超过75%的消费者推迟或减少了服装和鞋类的支出,总共减少约45%的支出,无购买需求和家庭收入受影响是支出减少的主因。
进入4、5月份,消费市场开始缓慢复苏,近50%的受访者表示大力度的折扣优惠吸引他们增加服装和鞋类的开支。但预期中的报复性消费并没有完全出现,低收入群体的消费 仍预计比正常水平减少15%左右。
近半年以来,优衣库、Zara、H&M、GAP、Esprit等快时尚品牌纷纷宣布关闭部分门店。曾几何时,抓住了中国消费市场的风口,一路高歌猛进、疯狂跑马圈地,抢占了中国市场大量份额。其兴也勃,其亡也忽。高速扩张而导致现金流紧张让许多企业命悬一线,疫情期间更是脆弱得不堪一击。疫情只是快时尚按下暂停键的导火索,线下服装快消品牌正在演绎的是一个千亿市场没落的悲剧。
价格战会把市场做坏,企业何去何从?
作为服装行业的上游面料市场也承受着近几年来*大的库存压力。在此大环境下,有些纺织厂已经开始低价抛货操作。在行情差、资金紧张的时代,将仓库内的坯布拿出来低价“变现”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近期棉纱价格依旧偏弱,库存增加风险仍在,短期内仍将维持弱势。7月中旬以来,棉纱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以精梳紧密纺40支纱线为例,低价位23000元/吨,高价位24800元/吨不等。据了解,当前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原料成本较高,后期成品销售不乐观,导致企业获利较低。
需求疲软让企业看不到希望,生产企业停台控制产品库存成了一种常态,市场情况依然严峻。目前疫情和中美关系是影响长期市场的两个主要因素,根据国内*近疫情的反弹,疫情呈现出常态化、反复化的趋势,中美关系短期内也难有好转,企业需要做好市场定位调整的长期打算。
一位织厂的沈总说道:“*近市场价格太混乱,客户要求我们一再降价,我们实在做不下来,但是又怕失去客户,只能咬着牙接了下来。”
但是仍有不少企业对“价格战”并不认同。
一家主营涤塔夫、牛津布、春亚纺的纺织厂老板沈总说道:“我们虽然有400多台织机,目前厂里的库存也很多,已经快2个月了,但是我们不会亏本卖,*多以成本价出售,价格战对市场并不是好事。”
另一位做仿真丝的钱总说:“目前仓库差不多有500万米的库存,雪纺在市场上太普遍了,产品不对口,即使低价抛也不一定有人要,所以不会通过刻意压低价格抛货,会把价格做坏。”
诚然,服装消费端不好,势必对上游的产品造成负反馈,也导致了今年面料市场供需是横贯,价格出现大幅下跌,个别产品价格甚至创出了历史新低。
对于曾经被寄予厚望的“金九银十”,大多数纺织老板也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虽然内需和外贸市场仍在缓慢复苏中,但是市场还是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因素,使得纺织旺季能否如约而至也变得扑朔迷离,再加上去年遗留下来的大量服装库存还没有完全消化,势必影响新一轮的补货速度。
“我觉得国外还是有需求的,可是要等到经济渐渐恢复后,订单才会下来,下半年感觉行情不会有太大的大起大落,就当是对企业的考验吧!”
疫情之下山东冠县冠星纺织集团调整策略
疫情面前,山东冠县冠星纺织集团的改革可圈可点,或许能为纺织行业提供一些借鉴。
01
采购策略改革
针对棉价大幅波动的特殊行情,企业的采购策略由原来的集中大批量采购,调整为随用随买的策略,库存*低在4500吨,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到了历史新低。
02
产品策略调整
棉纱生产也一改原来的订单生产,转向市场:以盘活企业为主,单支棉纱效益为辅。压缩了高支纱品种的产量,增加了高配普梳品种,加大了和内贸市场接轨力度,增强了企业活力。
通过一系列措施,随着疫情常态化防控的稳步推进,纺织行业的生产逐步恢复,棉纱的降幅也逐渐收窄,山东冠县冠星的经济效益也实现转负为正。
纺织项目不断,背后的信息是什么?
与市场冷清不同的是,纺织行业*近又上马了不少大项目。
7月26日,总投资46亿元的河南恒通莱赛尔纤维项目开工,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莱赛尔纤维20万吨,年主营业收入50亿元,利税12亿元。
7月21日,经纬纺机与沛县敬安镇政府共同投资建设的100万锭智能化纺纱工业园启动,旨在整合纺纱上下游产业链,集约化经营,两家纺纱企业承诺在园区投资建设共20万锭智能化纺纱车间。
4月22日,湖南省常宁湘南纺织产业基地服装生产园全面启动环保设施园一期建设,整个项目一期已签约企业达39家,其中,入驻服饰生产园22家,预购标准厂房22.7万㎡。
小纱评论:
虽然当前低档产品走货好于中高端产品,但是有实力的企业目前仍然逆势而行,上马动辄百万的高端项目,智能化、莱赛尔都传递出未来纺织行业的发展方向。产品升级,绿色发展已成为产品更新换代的内在要求,而通过智能化纺纱来达到省人工,提质增效的目的也是未来纺织企业长远布局的大趋势!
疫情终将过去,市场需求终将恢复,虽然现在内销市场还未全面开拓出来,但是随着企业的持续发力,不断挖掘,内销市场这块蛋糕也会越来越大,并且越来越受到原来以高端出口产品为主的纺织企业的重视。未来,谁站在时代前列,谁拥有发展的眼光,谁能渡过当前的难关,就有机会拥有市场的更大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