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6日,联合国环境署发布了年度期间报告《2019排放差距报告》,这是怎样一份报告?它为什么重要?
-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必须立即达到峰值,并在2020到2030年间,确保排放量每年下降7.6%,只有这样才能以*低成本途径实现《巴黎协定》设定的1.5°C温控目标。
- 在过去10年中,尽管科学界多次拉响警报,各界的意识和气候行动势头都有所增强,但温室气体排放量每年仍保持着1.5%的增长。如果将因土地用途改变所致碳排放量包含在内,2018年全球总排放量达到了55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本世纪温度预计将上升3.4-3.9°C,并由此引发广泛的气候破坏性影响。
- 即使《巴黎协定》中所有无条件国家自主贡献(NDCs)承诺都得到充分落实,1.5°C目标下的全球碳预算仍将提前于2030年用尽。
- 为重回正轨,实现2°C温控目标要求2030年的预期年排放量在《巴黎协定》所做承诺的基础上,再减少152 0173 384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若实现1.5°C的目标,则须在《巴黎协定》的减排承诺基础上再减少32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 具体到年减排幅度,实现2°C目标意味着从2020年到2030年,每年须减少2.7%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1.5°C目标则对应着每年7.6%的减排量。
- 若要实现2°C温控目标,各国的自主贡献减排目标须在现有水平上提升3倍左右,而要实现1.5°C目标,各国须将承诺的减排力度增加5倍。因此,各国必须在2020年提高其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以弥合2030年的排放差距。
- 二十国集团成员国总计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78%,但其中有七个国家尚无政策来履行各自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更不要说制定战略去兑现更加雄心勃勃的气候承诺。
- 各国应在2020年调高各自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采取行动弥补差距,并迅速配合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和战略。
- 鉴于发展中国家在《巴黎协定》框架下仍然有权增加排放量,这就要求发达国家加大加快其减排的力度和速度。但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应努力加强其承诺。
- 发达国家不能企图通过将其制造的碳污染出口给新兴经济体来减少自身的排放量。要想降低碳足迹,需要公民改变生活方式。
- 2020年以后,每拖一年,我们就需要以更快的速度进行减排,这意味着更沉重的成本负担,以及更小的成功几率。再拖下去,我们可能很快将失去实现1.5°C目标的机会。
- 未能在2010年就开始减排,导致如今要实现2°C目标,每年的减排量百分比已增长为《巴黎协定》承诺的3倍多,而要实现1.5°C目标,每年的减排量百分比相较前者还要翻一番。
鉴于更丰富的行动选择以及更强烈的行动意愿,我们仍有机会将全球变暖的幅度限制在1.5°C内。但是,要想真正实现这一点,需要每一个国家付出巨大努力并坚定履行承诺。
- 在未来10年中,需要进行重大的社会和经济转型,以弥补过去不作为产生的后果,包括推动能源、建筑和运输部门的快速脱碳。
- 当前人们对气候行动的多重好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例如有助于清洁空气及推动实现诸多可持续发展目标等。另外,许多国家和地方政府、企业和投资者也为此倾注全力,缔造了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成功案例。总之,可选择的行动方案以及行动的意愿正随着相关了解的逐步加深而快速增长。
- 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是能源转型的关键要素。可再生能源转型将助推电力部门在2050年减排8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 热能电气化和提高能源效率有助于推动建筑行业减少2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 到2050年,交通运输电气化可以使行业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72%(6.1 GtCO2)。
- 然而,2020年到2050年间,这一转型每年需要1.6-3.8万亿美元的供应方投资,具体投资额取决于能源效率和节能工作的发展速度。
- 更有效地使用铁、钢和水泥等材料可为能源系统转型提供额外机会。2015年,材料生产造成了约11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