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自美国“301调查”开始的贸易摩擦,裹挟着贸易保护主义的风潮,开始逐步改变人们对全球棉花及纺织行业的既有观念,从原料产出、加工到消费市场,一场可能改变近几十年来行业格局的变化正在悄悄到来。随着储备棉去库存的基本完成,国内棉纺织产业供应端结构也将面临转型,我们创造性地采用可视化的方式,将全球主要棉花出口和服装消费地区的数据直观地展示出来,力求打开一扇观察世界棉纺织产业的小窗口,以管中窥豹。
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以图中五个主要棉花出口国2018年度出口量总和为基数,美棉出口占总量的44.2%,其余四国占55.8%,其中仅巴西和澳大利亚两国之和就占总到出口量的36.9%,已接近美棉的出口规模,这些数字证明,美国棉花确实在如今全球棉花供应中占主导地位,但对于我国而言,其它主要产棉国家对美棉的替代性也不可忽略。此外,从全球主要棉花出口国格局分布可知,在2017/18到2018/19短短一年间,美棉出口总量同比下降约14.3%,而巴西与澳大利亚棉花出口则分别同比增长75.7%和24.4%,美国棉花出口量与巴西、澳洲等国家形成显著的“跷跷板效应”。
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以六个主要服装进口地区2018年度进口量总和为基数,美国和欧盟28国的服装进口总金额分别占贸易总规模的39.7%和 41.7%,而欧盟、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服装进口总量,占贸易总额的58.2%,由此可见全球服装消费市场呈现出较强的聚集效应。此外还可看到,经历2017/18至2018/19年度宏观环境的巨变,服装消费市场受到直接负面冲击影响的,反而是欧盟地区国家(进口额同比微幅下滑0.5%),而美国服装进口则继续维持6.2%的同比增长率,这些数据一方面表明,美国市场消费力确实如其宏观经济数据所证实的,在主要经济体中*为强劲,此外还显示出,2018年以来美国实行的诸多攻击性贸易保护举措,也未能如愿令其逆差形势产生短期改变,这可能也是中美贸易摩擦走向目前仍然充满疑云的诱因之一。
应该看到,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服装进口额在贸易冲突下依然维持了14.4%和10.3%的同比增长,从侧面表明我国正在由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艰难转型,而周边国家如日本和韩国的服装消费市场也在继续增长,这也是我们棉纺织企业未来实行“走出去”战略的希望所在。
综上所述,一是从全球棉纺织贸易格局来看,尽管贸易摩擦开始以来,作为进口棉主要来源的美国棉花因加征关税等因素在未来面临一系列不确定性,但除美国外的其他主要棉花出口国具备一定的替代能力和产量;二是美国和欧盟等传统意义上的服装消费强国,其进口份额在中短期内仍将保持,受限于过去我国国内服装消费市场规模不大,增长速度还十分有限,因而当今全球服装消费市场“重头戏”集中在欧美的局面,在短期内也难以改变,纺织企业要想在全球贸易格局大变的历史潮流中谋求发展,不应继续过分沉浸在旧式的“分母驱动”思维中,更应抓住当今变局,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努力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品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