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于都县,习近平总书记瞻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察看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原于都县城东门渡口,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实地了解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和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进展情况。
近年来,江西省于都县响应高质量发展的号召,当地纺织产业的异军突起引起了业界的*大关注。作为于都县首位产业的纺织服装业,在过去的3年里实现了“三年翻番”的可喜成绩,如今,县政府又提出未来3年还要再翻番的目标,就是说到2021年,要把园区打造成“20平方公里、20万员工、千亿级产业集群”的中国品牌服装制造名城。
首位产业定位准
2016年初,于都县委、县政府顺应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趋势,立足江西省提出的要做大做强首位产业要求,结合本地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基础,以及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需求,将纺织服装产业定位为首位产业,并在发展思路上根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县内纺织服装产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大力提升行业“两化融合”水平。
于都纺织服装产业综合体。
为此,于都县政府聘请了中国服装协会专家团队编制了产业发展规划,从顶层设计、长远规划上有明晰思路和目标,形成全社会关心首位产业、重视首位产业、参与首位产业的广泛共识,把各项资源集中到发展首位产业中;选择走产业集群发展的道路,明确了纺织服装为首位产业,提出“搭平台、强招商、优服务、提创新”的工作思路;在调研全国各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出台了符合行业特点、有比较优势的扶持政策,为招商引资打下基础;加大政府投入打造产业公共平台,通过优化产业配套降低综合成本,为纺织服装企业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人力资源显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时指出,人口规模和市场潜力,是中部地区的*大优势。纺织服装是于都的传统行业,改革开放后外出务工人员大部分都从事纺织服装行业。
2000年以后,凭借在沿海学到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部分人返乡创业,形成了初步的产业发展基础。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各类纺织服装企业2000余家,从业人员达8万人,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65家,占全县工业企业的52%,丰富的服装劳动力和良好的产业基础是于都县的*大优势。
据了解,于都县服装学院两期已招2000多人,产业后继有人是于都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巨大优势。于都县副县长幸伟表示,今后要把于都县服装学院人才培养当作核心工程来抓,加强与江西服装学院等国内知名服装院校的深度合作,尽快争取省教育厅批准“双学历”学制教育,力争把纺织服装产业打造成科技、时尚、绿色产业。
除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外,“政策*优、成本*低、服务*好、办事*快”的营商环境对企业也具有很大吸引力。水洗产业园、物流中心等产业配套在加快推进,建成后将大大降低企业成本;当地出台的《于都县扶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若干政策》,在全国(除新疆外)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地中是政策*优的。
工人在赢家服饰车间加工服装产品
目前于都工业园已经有赢家服饰、宝姿等知名品牌入驻,国内知名企业海澜集团、深圳歌力思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朗姿股份有限公司、特步(中国)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均在加紧洽谈落地事宜。
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他在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考察时,当地村民孙国华表示,前些年,自己和老婆都在广东打工,顾不了家。现在村里办了制衣厂,老婆在家门口就业,既能赚钱又能照顾老人和孩子。
于都县委、县政府统筹考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三留守问题,以及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需求,将纺织服装产业定位为首位产业,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业。近年来,县政府出台了精准帮扶32条、降成本优环境109条、《于都县“个转企”工作实施方案》和《于都县扶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政府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幸伟表示,企业可以享受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和创业信贷通;通过国家、省级新产品鉴定的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县财政均会给予补助。鼓励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个转企、企入规、规改股、股上市”,对新进入规模以上的纺织服装企业,一次性奖励12万元人民币;鼓励企业扩大出口、鼓励企业购买新设备,经审核认定为智能制造设备的,智能制造设备购置价在4000万元以内的,按照购置价格20%标准给予补贴,购置价在4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按照购置价格20%标准给予补贴。据统计,2018园区共有95家企业享受了财园信贷通政策,共发放贷款4.3亿元。2018年全面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兑现企业奖补资金1.3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