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快时尚品牌forever 21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引发业内关注。事实上,国外快时尚品牌近年来在中国的发展频频遇挫,2018年,就有Newlook和TOPSHOP两家品牌相继退出中国市场。而仍然“镇守”在中国市场的Zara、H&M等也深陷业绩瓶颈,如何在市场寒冬中守住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成为这些快时尚品牌亟需解决的问题。对于本土品牌来说,是否带来一个机会?
首当其冲的英国快时尚
据英国房地产研究公司Altus数据,自去年圣诞节以来,包括Topshop、New Look等品牌在内的英国高街快时尚行业每天有400个人失业,至今已失去1.4万个工作岗位,另有4345个工作岗位仍处于危险之中,无一不透露着英国的快时尚行业正处于寒冬中。
英国的快时尚行业作为行业的典型,主要受经营成本上升和消费者信心减弱影响。光是退出中国市场的英国快时尚品牌就不少,像是Marks&Spencer马莎百货,出售其香港、澳门业务特许经营权予合作伙伴Al-Futtaim,关闭英国30间服装店及英国以外的53间店铺。
英国时尚电商ASOS于2016年4月初宣布停止在中国的经营业务,其中文版网站已经关闭。从高调宣布入华到黯然退场ASOS公司在中国的生存时间只有短短两年半。
祸不单行的是,英国时尚品牌TOPSHOP去年也发布声明,该品牌与其中国特许经营合作伙伴尚品网将提前终止合作协议,并将在中国继续寻找新的合作伙伴。随后TOPSHOP天猫旗舰店正式发布闭店公告。
英国时装零售巨头之一New Look宣布正式退出中国市场。将关闭所有的152 0173 3840家门店,以集中资金用于品牌本身业务的重组转型。更是决定与业主签署了CVA自愿破产协议,在英国市场计划关闭60家门店,预计裁员980人,另外6家分店或转租给第三方,也可能关闭,从而减少租金成本。
快时尚为什么不“流行”了?
快时尚本是对服装秀场设计的快速回馈和模仿,在秀场**的自救之路逐渐提上日程时,类似于即看即买、加快改进上新时间流程等方式正在取得成效。再加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快餐时尚”的消费形式背后的环保问题,Zara们的常胜局面正在被瓦解。
时装的寿命正在缩短,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废弃环保问题,而寿命的缩短除了本身制造出来的流行正在被一波又一波的“流行”冲刷,压低成本所带来的质量问题也正在显现。
快时尚的工厂很多设立在人力低廉的发展中国家,隐藏了大量的危害漏洞,童工、劳工合同、火灾、污染等等,背后的病态供应链生态环境遭到人们高度关注和质疑。
时装的快速更替让生产的废料更加不好处理,对资源的浪费加大,再加上对服装回收工作的忽视,也让品牌产品有害物质超标,就连滞销的产品被焚烧也带来很多社会、环境问题。当年轻人开始看到这些,也有了更多好的品牌产品,快时尚的神话自然不会继续。
本土品牌的机遇和挑战
国外快时尚品牌集体势微的情况下,国产品牌或将迎来喘息机会。
近年来,不断有本土服装企业开始试水快时尚。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下半年以来,李宁陆续推出了以蓝色为主调的李宁弹簧标产品系列,这款产品定位运动休闲和快时尚,以二三线城市的核心商圈、购物中心为主要线下销售渠道;2017年8月,海澜之家入股快时尚品牌UR进行转型,甚至推出快时尚品牌黑鲸HLA JEANS,定位20岁左右的年轻大众消费群体,后因赞助辩论类节目《奇葩说》被知晓。
从业绩和关注度来看,国产品牌也正在崛起。2018年,从纽约时装周到巴黎时装周,李宁的多次亮相都备受关注。从业绩来看,2018年李宁全年的主营业务收入达105.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45%;主营业务净利润金额为7.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
但是,国产品牌突围也需要面临许多难题。日前,海澜之家旗下快时尚品牌HLA JEANS因为抄袭其他服装品牌而上了热搜,对此海澜之家并未回应,但却引起大量消费者“吐槽”,同时,业内也纷纷质疑其“不做设计研发、只是一个服装工厂”。
“如果国际品牌不做渠道下沉,那么国产品牌将迎来喘息机会。但是,如果国际品牌开始意识到要下沉渠道,其拥有全球的供应链运作以及品牌营销经验,本土品牌相对而言优势不大。”程伟雄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