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纤维加工量达到5430万吨,占世界比重超过70%;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2745.1亿美元,占全球比重的35.8%;纺织品服装贸易顺差2488.9亿美元,占全国货物贸易顺差额的58.9%。目前,纺织行业就业人口约2000万;每年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提供1000多万个就业岗位和数千亿元现金收入;纺织行业每年使用国产天然纤维原料约900万吨,为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持续做出贡献。
由此可见,我国纺织业在全球纺织贸易格局中依然保持着出口“霸主”地位,折射出我国纺织工业在应对国际新兴市场需求、稳定国际市场份额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工业体系中的“母亲行业”
纺织工业也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母亲行业”。纺织工业是将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加工成各种纱、丝、线、带、织物及其染织制品的轻工业体系。
纺织工业是轻工业领域的重要工业部门之一,与重工业相比,它具有投资少、资金周转快、建设周期短、容纳就业人数多等特点。因此,纺织工业在繁荣经济、吸纳就业、扩大出口贸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近代纺织工业,开始酝酿于19世纪70年代,直到152 0173 3840年代,才先后创办了上海机器织布局、华新纺织新局、华盛纺织总局、裕源纱厂、湖北织布局,正式拉开了我国近代棉纺织工业的大幕。上世纪20年代,上海民族纺织工业进入黄金时代,带动了金融、物流、造船等产业的发展,纺织业成为上海的“母亲工业”。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通过公私合营等手段,陆续整合了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的纺织工业体系,纺织工业成为支撑新中国建设的重要工业部门。此后,我国开始有计划地发展内地纺织工业,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内地的棉纺和毛纺锭数已分别占全国总数的40%和32%。西藏、新疆、宁夏、内蒙古、广西等过去没有近代纺织工业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都已分别建起了适应当地原料资源和消费习惯的毛纺织、棉纺织和绢纺织厂,逐步改善了纺织工业布局。通过新厂建设,培养出了一支门类齐全的纺织工业设计、施工和技术队伍。
改革开放后,随着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的加入和日渐壮大,纺织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从上游纤维原料加工到服装、家用、产业用终端产品制造不断完善的产业体系。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纺织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126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9%,占全国GDP的3.3%。纺织工业约30%的产品销往国际市场,国际市场占有率连续10余年位居全球首位;2007年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1756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4.4%,占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30%。纺织产品应用范围已扩大到航空、航天、水利、农业、交通、医疗等众多领域。全行业吸纳就业人数超过2000万人,其中80%为农民工;消化农业提供的棉、毛、麻、丝天然纤维近1000万吨,惠及1亿农民。我国已成为世界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大国。
“振兴规划”推动转型升级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很快演变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影响。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务院发布《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规划》目标,2009年至2011年,纺织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品种质量有明显提高,产业布局趋于合理,自主品牌建设取得较大突破,落后产能逐步退出,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迈出实质性步伐。
《规划》要求,一是总量保持稳定增长,二是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三是科技支撑力显著提高,四是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五是淘汰落后产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业内专家指出,阻碍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环保领域的问题。环保的主要问题是废水处理,但是,约80%的纺织废水来自于印染行业。
另一个制约纺织工业发展的是落后产能、“僵尸企业”与“僵尸市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大举措。
随着我国不断加快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促进节能减排政策措施的实施,抑制此类项目重复建设,制约纺织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逐渐减少。通过对产业资源、闲置场地、闲置设施等的综合利用,引导有潜力的纺织企业、专业服装市场做大做强。
来自《中国统计年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在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中,纺织业186家,资产总计1238.25亿元;服装业163家,资产总计275.48亿元;化纤业43家,资产总计922.77亿元。而在私营工业企业中,纺织业13614家,资产总计11498.94亿元;服装业8922家,资产总计5404.23亿元;化纤业1260家,资产总计2192.12亿元。
“创新驱动”迸发新活力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从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角度看,近年来我国城市结构调整和功能升级,对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化发展是新常态下的客观需求,是专业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上升到整个纺织工业领域,不仅要面对国内市场的结构调整和功能转变,还要面对世界纺织工业领域的风云变化与激烈竞争。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化的深入发展,生产能力和消费市场重心向新兴国家转移,全球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我国纺织产业界的共识是,要把纺织工业做成“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需要从品质、效率以及成本三个方面着手。不断丰富品种、提升质量、深化技术和管理创新,提升供应体系的劳动生产率与柔性制造水平;做文化**的时尚产业,完善品牌服务体系,培养***的大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时尚话语权。同时,以智能化、服务化为方向,完善纺织工业制造体系。
事实上,面对新的国际形势,我国纺织工业已经开始形成科技创新发展的新格局。特别是随着信息化、智能化、全球化的高度发展,我国纺织工业界以智能、绿色为特征,以知识、技术为依托,开始由提供产品向提供体验转变,从生产制造向服务制造转变,从提供设备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就纺织服装行业而言,创意设计与时尚文化也深刻改变着产品、产业的价值构成。科技创新已深度融入我国纺织产业的设计、研发、生产、服务等各个环节。
来自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信息显示,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机构发布的《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首次进入“*具创新力经济体”前20名。2012到2017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主要创新指标进入世界前列。目前纺织行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共有61家、分中心4家,共有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8家;2017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449.74亿元。研发专利大幅增长,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年度授权量增加到每年4万件以上。
与此同时,我国纺织行业利用国际资源的重心已从*初的产品、资本、技术的“引进来”转变为“走出去”。目前,骨干纺织企业通过绿地投资、资本运作等途径积*开展全球产业链布局与跨国资源整合。据统计,截至2017年,我国纺织行业境外投资企业已逾千户,投资存量达88.1亿美元,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