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武林路街头,50岁的王素珍坐在板凳上正安心地给客户织补衣服。距离一站路之外她28岁的儿子董怀利也在街头,等待客户送来要补的衣物。
王素珍
王素珍老家在阜阳市颍州区九龙镇五坑村
20年前
王素珍拖家带口来到杭州
凭手上的一针一线,给人织补衣物
七八年前
儿子董怀利又加入这一行
母子俩的手艺精湛
在杭州城俨然成了一张名片
织补前后对比
【牛事】
乘飞机去青岛修补300万豪车敞篷
7月1日,王素珍和董怀利乘坐上午10点的飞机,从杭州飞往青岛。这是他们**次“出差”,是去修补一辆奔驰敞篷车。
慕名而来的奔驰车主韩先生,住在青岛,今年43岁,他要补的车是奔驰G350 BlueTEC敞篷版,白车身、黑敞篷。韩先生爱好藏车,买这辆车加上改装,前前后后花了300多万。一位汽车4S店的经理看了韩先生的车后表示,常规的G350奔驰越野车价格一般是100多万,而该款两门敞篷版的G350非常罕见,市面上没有该车的估算价格。
在一次倒车中,车篷不慎被划破3处,破洞很小,其中两个在两厘米见方,另一个在三四厘米见方。 4S店表示费用在四五十万,如此高昂,韩先生不禁想到找人缝补一下,毕竟破损处很小。
韩先生找来裁缝,暂时用针线缝补了一下,但效果差强人意。到哪才能找到技艺精湛的针织高手呢?经四处打听,功夫不负有心人,韩先生找到了早已在杭州成为网红的王素珍和董怀利母子。
车主食宿全包一趟酬劳费1万元
据介绍,王素珍母子俩平时织补的范围广泛,包括包包、沙发等各种面料。因为名声在外,有人就来找他们织补**敞篷车。“之前,我和我妈修补不下5辆敞篷车,补过宝马,也修过法拉利、宾利敞篷车。”董怀利说。
此前请别人修补的效果不太理想
董怀利说,修补敞篷车不等同于一般的缝补,难度非常大,因此织补敞篷车的起步价在5000元左右。敞篷车的帆布纹理细密,硬度大,而且敞篷不能拆下来,织补时一直要站着,平时用惯的工具都不能直接用,“织补是个细致的活,哪怕补几个小时,回去骨骨节节都疼,要好几天才能缓过来。”
补敞篷是技术活,比《红楼梦》里“晴雯补裘”还难
7月2日上午,母子二人在韩先生家的车库开始织补车篷。敞篷颜色灰黑色,破损处位于左侧敞篷顶角。董怀利事先配好了三四种粗细不同的黑线,之后他仔细研究敞篷布料纹路,根据布料本来的经纬线,一根根来回补上去。
在《红楼梦》里,有一段关于“晴雯病补雀金裘”的描述。书中记载:晴雯先将里子拆开,用茶杯口大的一个竹弓钉牢在背面,再将破口四边用金刀刮得散松松的,然后用针纫了两条,分出经纬,亦如界线之法,先界出地子后,依本衣之纹来回织补。”
董怀利和母亲的织补手法与此类似,所不同的是,“雀金裘”可以翻转,但车篷是固定不能拆卸的,母子二人只能站在小板凳上趴在车上补。一针一线,显得更为不易,由于车篷里外隔绝,每走一次针线,董怀利都需要用指甲顶着针脚,时间一长,手指被戳出一个个针孔。
从下午1点到傍晚6点,才补成一半,连站了5小时,两人都累得吃不消。 7月3日一早,两人克服许多困难,终于将敞篷的破损处织补完工。“补好了车主真的很高兴,因为织补后的结果,虽不能说和以前一模一样,但看上去已能以假乱真,远处看则根本看不出破绽。”董怀利说。
【讲述】
凭手艺吃饭 他毅然选择织补这一行
董怀利今年28岁,母亲王素珍50岁,平时董怀利在杭州的延安路上做织补活,王素珍则在武林路靠近体育场路的十字路口,两者相距只有一站路。
王素珍在街头做织补活已有20年,儿子董怀利2011年才涉足这一行,转眼也过去了七八个年头。母子俩在杭州*繁华的两条路上,几乎每天从早坐到晚,俨然成了当地的一道名片。
而董怀利选择跟随母亲做织补,背后还有很多故事。 2011年春节,董怀利回老家结婚,之后他有了孩子,这让他**次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我之前在服装厂做过学徒,在商场做过导购员,但却始终没有沉下心来。”董怀利说,直到孩子出生后,他才意识到自己作为父亲的责任,**是要学到手艺,足以养家。“
打小,我就看妈妈给人织补,自己也跟着学了不少。提到我要去给人缝补衣服,起初妈妈和老婆都不同意去,觉得一个大男人做这样的事情很丢脸。”但董怀利却不赞同,自己不偷不抢做生意,靠的是一针一线凭本事赚钱,心安理得。无奈之下,王素珍给他指路:延安路附近可能有适合织补的生意。于是,董怀利背上背包,开始了织补生涯。
接下来的三个月,不管刮风下雨,他每天都准时出现在延安路上。从自己的**单开始,董怀利也慢慢打开了自己的市场。
靠一针一线母子俩在杭州买房安家
现在,董怀利已经接下家里一大半的织补活,房间里堆的都是等待织补的衣物,从今年开始,他从没在晚上12点前睡过觉,由于织补手艺精湛,每天客户送来的衣物源源不断,董怀利恨不得再多一双手,将家里积压的活一下干完。
如今,每天除了收街头的织补,母子俩还有长期合作的裁缝店、干洗店的织补订单。从杭州本地到温州、台州、嘉兴甚至上海的洗衣店、裁缝店也慕名找过来。
织补前后对比
然而,在街头做织补毕竟辛苦。夏天,冒着高温坐在街头,啥事不干也会流汗。到了冬天,寒风料峭,穿再多衣服也觉得腿寒。“辛苦是辛苦,但每挣一分钱,我都觉得是自己一针一线挣来的,这钱不偷不抢,靠自己的本事吃饭,挺好的。”小董说,织补行业是一个很讲究传承的行业,他织补技术源于妈妈的传授,其中的诀窍就是仔细加认真。
自打从安徽老家来到杭州打工,王素珍和儿子董怀利便一直梦想能在杭州买套房子,将家安在那儿。2016年,母子俩将辛苦积攒下来的钱拿出来付了首付,终于圆了住房梦。
关于未来,董怀利有自己的计划,他打算和人合伙开一家洗衣店,同时兼做织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