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到溢达管理人员的履历,毕业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世界**学府的高材生占据多数,让你不敢相信这是间传统的纺织服装行业,溢达究竟有什么魅力可以吸引如此多的高端人才呢? 纺织业界的“黄埔军校” 广东溢达从152 0173 3840年开始就每年举行大学校园招聘。多的时候每年100多人,*少每年也有50多人。大学生在递交申请前都会上网了解这个企业的基本情况,待遇如何,发展前景怎样?还有人会在纺织专业网站上发问。 一位大学生在网上这样写道:“广东溢达这家有着纺织行业中的黄埔军校之称的企业每年在我们学校的招聘都很火,月底它又要来招聘了,想向大家请教,大企业和中小企业我该如何选择?听老师说过,大企业虽然管理较正规,但人才多,发展的空间会相对少。” 这个帖子共得到44条回复。网友“megan”这样回复道:“我在溢达做了8年后离开了,出来后依然怀念溢达的同事和溢达特有的文化。我认为溢达可能是国内*为规范的纺织企业。刚毕业的大学生进了溢达好比又进入了一个社会实践学校,在那里你可以见识到国内*先进的设备、管理,获得前端的培训机会。” 广东溢达人力资源部认为,溢达薪酬在行业并非*高,但在这里工作让人觉得有尊严、有自豪感,而更有吸引力的,是溢达制定并实施的培训体系与晋升体系。员工从加入公司开始,就会接触各种岗位培训和能力培训。公司为不同的职位也都设计了相关的培训课程,每年都有全员的培训计划,让很多有能力的员工得到晋升。 不可避免的是,这里也有员工会因为各种原因选择离开,而这部分人在人力资源市场都特别受欢迎,很多同行更是通过不同途径来这里挖角。这些从溢达历练后走出去的人很多在其他纺织企业担当重任,溢达是“纺织行业的黄埔军校”的名声就是这么来的。 超九成管理人员都是内部培养
那些离开了溢达的发展都不错,留下来的就更不一般了。
“广东溢达90%以上的管理岗位是通过内部机制培养起来的。”总经理大都是**份工作加入溢达然后一直做到现在,*长的20多年,*短的也有11年。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有1500多人分布在不同的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这样一群精英就是杨敏德要继续留在广东发展的底气。
杨敏德很早就意识到要在纺织服装这种传统行业中要保持竞争力,必须要依靠先进的科技,而先进的科技应用和流程改善,需要知识面广的人才。
所以溢达总是不遗余力地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通过提供系统的培训和轮岗的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很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又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高的职位给这些优秀人才,形成了共同成长的良性循环。
溢达也十分重视技术型员工的成长。早在2004年,广东溢达就新增技术晋升阶梯,改变了以往优秀技术人员只能向行政管理岗位过渡的单一发展道路,给予了员工在技术上继续发挥特长的成长空间。通过薪酬福利与技术人员阶梯层级挂钩吸引更多的员工投身并专注技术领域,为技术人员实现专业、职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除了自己培养人才,溢达还一直有策略地引进外部的优秀人才来丰富企业的人才结构。这些引进人才可以是不同国家的,也可以是不同行业的,通过这种多元化的人才结构来构建一个更智能的学习型组织,现任溢达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车克焘无疑是引进人才中*突出的一个。
这些不同文化背景和工作经历的高端人才的加入,使溢达的文化更加多元化,势必为公司的国际化运作带来更强的竞争力。
溢达集团副董事长杨敏贤(Tessie),Tessie强调了人才在技术应用方面的重要性,溢达对“工业4.0”的重视,她指出,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溢达对“如何更好地激发和善用员工潜力”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而我们重点从三个方面着手:促使员工不断学习先进科技、重视新旧科技融合和它所带来的作用、明晰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专注成就专业
纵向一体化奠定江湖地位
溢达成立之初,只是一家通过补偿贸易进入内地市场的小企业。公司的**批订单,就是将在中国生产的纯棉梭织衬衫出口到美国。从那时起,溢达就坚持将纯棉衬衣作为其主营业务。为了更好地提升品质和满足客户的需求,溢达先是投资扩大了制衣厂,然后再一步步投资扩充了整个产业链。
如今,溢达不仅在马来西亚、毛里求斯、斯里兰卡、越南等国家有成衣生产工厂,还在中国广东、新疆、常州、宁波、桂林等地拥有涵盖棉花种植、轧花、棉纺、织布、染整、制衣及制衣辅料的一条龙供应链。其中,广东高明作为溢达**的面料生产基地,每年生产的针织布超过22000吨,梭织布一亿三千万码(可以绕地球3圈)。
实际上,溢达每迈上一个新台阶,都意味着品质的提升和专业领域的扩展。用车克焘的话来说:“我们一直都在转型升级”。从制衣开始起步,为了让成衣的品质受控,溢达投资了面料厂;为了让面料的品质提高,溢达投资了高支纱厂;为了纱厂有稳定的高品质原料,溢达又投资了轧花厂、棉田。就是因为这种对品质的专注追求和对纯棉产品的专一,溢达打造了一条颇具规模的纵向一体化供应链,依托它提供稳定的高品质产品,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众多国际知名品牌的**衬衣供应商。
战略赢得先机
先知先觉的溢达智慧
1978年,溢达集团在香港尖沙咀成立,同年中国大陆开始对外开放。创始人杨元龙敏锐地捕捉到这个难得的机遇,**与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公司江苏省分公司签订了中国内地**份补偿贸易协议书,通过收购内地的面料与成衣销往美国。从此,溢达的发展就与改革开放的进程密切联系起来。
1988年,国内吸引外资的政策放宽,机会悄然来临:当时的高明县政府成功争取到棉纺厂的建设指标,在得知溢达寻找合资伙伴后,当地政府全力接洽,*后是一拍即合。由高明县棉纺织厂、溢达等股东合资的高丰纺织染联合企业有限公司(广东溢达的前身)正式成立,这是溢达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战略性投资。几年后,溢达收购了国有股份,由合资变成了独资,成为当时高明*大的外商独资企业。
“广东溢达落户是高明招商引资的一大突破。”时任高明县长的梁江回忆说:“溢达建成及做大做强,体现了高明人借助外力发展自己的智慧。很多投资者看到溢达的成功,觉得高明逐步由生地成为一个熟地,也都纷纷来高明投资。”
1995年,秉承着祖辈的企业家精神,杨敏德出任集团董事长。这时溢达在高明投资已初见成效,杨敏德决定将马来西亚的针织布厂搬回高明,将所有的面料生产集中在高明。生产优质面料需要优质的纱线,杨敏德又将眼光投向了新疆——中国**的优质长绒棉产地。从*初的吐鲁番溢达纺织有限公司五万锭纺纱开始,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溢达不断扩大在新疆的投资,纺纱扩大到15万锭,还建立了自己的轧花厂、棉花种植和棉种培育基地,成为新疆规模*大的外资企业。在溢达的带动下,新疆长绒棉年产量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约1万吨/年,保持2007年*高增长到17.8万吨/年,约占全球长绒棉产量的三分之一。所以香港前特首曾荫权曾把杨敏德称为“棉花公主”,她是新疆当之无愧的“长绒棉大使”。
2004年,溢达进行了成立以来的*大单笔投资:投入1.5亿美元,将广东溢达梭织面料的产能每月扩大500万码。车克焘至今对此仍津津乐道:“当时是为了迎接2005年之后的‘后配额时代’,为我们把市场做得更大、提高占有率作准备。我们的扩产,不只是扩容,还使用*好的设备、*新的流程,以提升产品品质,去做行业的领头羊。”溢达这关键一步,迈出得正是时候。梭织面料扩充的产能很快被填满,制衣产能的扩充也得以推动,令溢达的销售在随后的几年翻了一番。如今,溢达还在持续增长的势头。
天时、地利、人和
成长背后的经营哲学
很多纺织企业在看到溢达一条龙的供应链取得成功后,都想去仿效,但鲜有成功。溢达为什么偏偏就可以得心应手呢?
溢达集团的副董事长车克焘数次提到“天时、地利、人和”。这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哲学,却被溢达的发展简单诠释了。
每一次重大决策的背后,若是单说天时、地利,很多企业可能都有同样的机会,但讲到人和,溢达确实有它的独到之处。车克焘说:“做人、做事、做企业,一定要长期有稳定的、可靠的,别人会尊重你的做法。我们很忠诚地做事情,对得住地方、对得住工人”。溢达一方面让自己的员工对公司有信心,不断培养出可以满足公司扩张的管理人员;也让每个地方政府放心,支持它发展壮大。
所以,在溢达稳健发展过程中,几次重要的收购都显得很关键。有的是先合资,后独资,如广东溢达,宁波溢达;有的是先合作,后并购,如新疆溢达,昌吉溢达。每次收购的背后,都彰显出政府对溢达的信心,而溢达也用不俗的业绩交出了一份份令政府满意的答卷,让政府看到溢达不是一家赚了快钱就走的公司,它会用心去考虑员工的发展,考虑与政府及社区和谐相处。这种认识,在收购桂林银海集团上得到更好体现。
2011年,溢达并购了有53年历史的桂林银海集团,成立了桂林溢达纺织有限公司,计划用3年时间投资20亿元,在桂林象山区建立一个集特纺、制衣、物流、体验中心等元素于一体的低碳型生态园区,除了传统制造外,还将加入生态旅游零售的元素。该项目位于桂林前往阳朔的路上,是连接桂林各重要景区的必经之路。很显然,传统纺织项目通过旅游城市严格甚至堪称苛刻的审批,其本身就显示出桂林市政府对溢达的信任和期许。
溢达人正朝着这一目标向前迈进。“溢达制造”会渐渐地和它所生产的众多品牌服装一样,享誉全球,同时溢达的每一次飞跃,都紧随时代的脉搏;每一次提升,都离它的梦想更近。几代人执着追求的民族工业复兴之梦,要用实干精神一步步走出来。(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