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种得少是因为不挣钱,种棉花算上人工是赔钱的,就更别提利润了。”当问及近几年棉花种植面积为何不断缩减时,棉户这样回答道。日前,《中国纺织报》记者跟随郑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郑商所”)“棉花+期货”调研组实地走访了河北邢台、新疆阿克苏等“棉花目标价格保险+期货”试点地,深入当地棉田与棉户家中进行调研,了解当地棉花种植情况,感受“棉花目标价格保险+期货”试点实施的效果。
通过此次调研,记者发现,作为河北省**产棉大县,威县的棉花种植产业是当地的主导产业,棉农希望通过种植棉花获得更好的收入,但邢台威县近几年的种棉收益却欠佳,导致其种植面积不断减少。
威县高公庄乡某棉户表示,2017年棉花的收益为1000多元/亩,棉花价格仅为5.2元/公斤,再加上人工采摘的成本,利润所剩无几。尽管棉花产量稳定,没有自然灾害,但收益欠佳,只能调整种植结构。记者了解到,当地棉户种植面积比较多的有40~50亩,没有生产合作社或者农场,棉农心中的棉花理想价格是达到8元/公斤,这样的价格才能保证利润。可见,棉花价格低、成本过高是棉农收益不佳的主要原因,采摘无法机械化、技术化程度低制约了当地棉花种植成规模化发展。
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种植的机采棉不同,在新疆阿克苏柯坪县启浪乡棉花仍然是人工采摘,拾花工基本为阿克苏当地人。当提及为何不进一步提高采棉效率,使用机器采收时,阿克苏柯坪县启浪乡乡长孙红堂解释到:棉农会算账,利润是关键因素。原来,机采棉虽然降低了采摘成本,但棉花采量低,浪费量*少达到10%;另一方面,机采棉质量不如手采棉,机采棉采完后衣分会下降,为36%~38%,而手采棉衣分可以达到40%~42%,因此机采棉收购价格低于手采棉。机采棉价格为6.5~6.6元/公斤,手采棉价格为7.3~7.6元/公斤。价格差再加上采量,棉农选择手采棉可以获得更好的收益。而且机采棉适合大面积棉田,面积越大,机采棉利润越高。
在棉花收益方面,启浪乡吾斯塘博依村的棉农玉素普·阿迪力告诉记者,2017年种植的12亩棉花共收入3万元,其中包括棉花产量补贴、农机补贴等政策性补贴,通过“保险+期货”项目获得赔付资金2000多元。目前籽棉收购价为7~7.4元/公斤,希望棉花价格可以进一步提高。
柯坪县启浪乡的棉花产业是当地主导产业,谈及未来乡村发展与农户脱贫致富问题,孙红堂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避免自然灾害,将灾害减到*小,保证棉花收益;二是通过就业转移劳动力,将土地流转出去,土地流转出去后,人们可以各司其职,种地负责种地,外出打工的可以打工挣钱补贴家用;三是要建设美丽乡村,抓好生态环境。“国家对新疆的政策很好,但只依靠国家政策是不够的,要鼓励村民自己努力积*干,尽快摘下贫困的帽子。”孙红堂说道。
在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发展原则之下,期货市场服务农业风险管理的探索一直在路上。作为“保险+期货”试点的重要品种,郑商所在棉花期货稳健运行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棉花“保险+期货”试点,希望利用保险、期货的联动合作,共同为棉花种植户提供价格风险保障。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从原来实行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到现在正在实行的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这都是我国政府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干预价格形成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开展棉花‘目标价格保险+期货’试点正是探索棉花市场化补贴方式的举措之一。”
为此,从2016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三年提出开展“保险+期货”试点。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深化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的通知》,指出要积*探索新型棉花补贴方式,合理利用保险、期货等金融工具,择机开展目标价格保险、“保险+期货”试点,为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提供参考。2017年4月,郑商所也下发通知,对2017年棉花“保险+期货”试点建设工作予以立项、资助支持。2017年,全国共开展了8个棉花“保险+期货”试点项目。
那么,“保险+期货”究竟是如何分散风险,稳定收益的呢?据郑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保险+期货”的创新模式以保险公司作为媒介,农民或农业企业以购买保险公司农产品价格保险产品的形式,确保了稳定收益;保险公司购买证券公司或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场外期权产品,有效转移赔付风险,实现“再保险”目的;证券公司或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通过场内期货市场实现对冲,以此分散价格风险,从而形成一个风险分散链条,*终实现多方共赢。
而对于棉农来说,“保险+期货”模式能够有效保障其免受因棉花价格下跌而遭受的损失。棉农购买保险后,当价格下跌时,棉农将获得保险赔付;而当价格上涨时,棉农正常以市场价格售出,获取收益。*终的效果是,市场为棉农面临的价格波动风险买单,而不用棉农自己承担风险。棉农在收益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可以不必担忧市场价格波动造成的收入影响,专心从事棉花种植,这大大提高了棉农参与棉花生产的积*性。
2017年8月31日,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棉花目标价格保险+期货精准扶贫项目正式签约,项目为启浪乡的2.7万亩棉田提供棉花价格保险,承保现货量5000吨,保障金额近1亿元,是当前国内*大的棉花“保险+期货”业务。该乡1187户棉农受益,共获得赔付款90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15户,获得赔款15.33万元,占总金额的1/6。
经记者了解,2017年,阿克苏地区棉花丰收。据孙红堂介绍,该乡棉田籽棉产量平均350公斤/亩。受供需影响,当地籽棉收购价较2016年小幅回落,均价为7.2元/公斤左右。通过棉花“保险+期货”项目,当地棉农平均每亩增加收益33元。尤其是每户能够拿到758元的赔付款,是当年棉农各项扶贫资金中较大的一笔。
据了解,该项目试点**年,棉农不用出钱,政府不用补贴,不管市场价格如何波动,棉农都能获得稳定的收入保障,这是阿克苏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机制创新改革的一次重要实践。对此,原县委农办副主任、阿克苏太平洋保险公司见习总监师洋表示:“‘保险+期货’项目和普通保险不同,棉农需缴纳的保险费用由期货公司承担了,对于棉农来说是受益的,从这一点看项目就是成功的。另一方面,我们在向棉农解释期货保险概念的同时,更希望以此来调动棉农的积*性,让棉农明白产量越高,得到的补助越多。”
不仅是新疆阿克苏地区,河北省**棉花价格指数“保险+期货”项目早于2017年11月9日便落地邢台威县。作为棉花生产大县,本试点项目中参保的有宋占青等836户当地农户。此次调研走访的威县高公庄乡获得赔付金额为27.97万元。
记者在当地了解到,对于许多棉农而言,期货仍是一个陌生的工具,但通过保险可以获得赔付,棉农对此项目十分认可。业内人士表示,“保险+期货”运作涉及保险公司用保费向期货公司购买看跌期权以及期货公司在期货市场上的对冲操作,对棉农而言,理解有一定难度,棉农只需知道,通过向保险公司买入价格保险,如果棉花价格下跌,就可以从保险公司得到赔付。
目前,“保险+期货”项目还在试点推广阶段,棉农不用出钱,未来若进一步扩大“保险+期货”项目试点面积,棉农会愿意承担保险费用吗?对此,孙红堂表示,如果期货保险公司可以提高赔付金额,高于国家棉花直补,农民会自愿投保。“我们在慢慢引导棉农,**步是将‘保险+期货’模式进行试点试验,成功后今年计划扩大试点面积,推广成熟后,一旦棉农从期货保险方面获得的补贴高于直补,棉农会自愿投保。总的来说,要让农民见到实效,在试点过程中,农民满意是因为没有投钱就可以获得赔付,一旦投钱了,赔付资金更要落实到位。”
另外,师洋还针对当地试点项目提出了3项建议:一是扩大资金覆盖面;二是保证资金充足,要让农民得到实际的实惠;三是“保险+期货”模式要与棉花直补接轨,因为直补的模式已经成熟,棉农已经接受。(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