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劳模梁彦斌的纺织情

百检网 2021-12-07

   152 0173 3840年7月7日,一张周恩来总理接见全国勤俭办企业先进厂矿代表时的合影登上了《人民日报》头版。照片中,与周恩来总理比肩站在一起的女代表,正是梁彦斌。

  在那个贫穷落后的年代,因为勤俭办厂,敢于自我挑战,以“寸纱不落地”和勤俭办企业的精神,带动了纺织业的发展,襄樊市棉织厂被国务院树为全国勤俭办企业的“五面红旗”之一。该厂的梁彦斌也因此在纺织业出了名。

  10月28日,农历九月初九,梁彦斌迎来了她的百岁寿辰。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温她的传奇故事。

  “寸纱不落地”

  1953年,党组织派梁彦斌到襄樊市棉织厂任经理兼政治指导员。当时的襄樊市棉织厂条件很差,厂房是几间阴暗的民房,17台破旧的织布机开动起来摇摇晃晃,生产经营月月亏本,工人工资发不出。工人住房更是残破不堪,37名工人只有2个木脸盆。

  看到职工喝不到热开水,吃不上热乎饭,梁彦斌便在厂里砌了一个茶炉,用来烧水热饭。职工孩子放在家里没人管,职工因此上班心里不踏实,梁彦斌便和工会主席商量,把一间办公室腾出来,用三毛钱,办起了托儿所。

  “一毛多钱买一斤面粉,一毛多钱买点报纸,花三毛钱,办个托儿所,这下职工们就能安心搞生产了。”梁彦斌说。

  1956年,公私合营在全国全面展开。市区的织布厂合并到了襄樊市棉织厂。因此,襄樊市棉织厂职工增加到了301人。零星的纱布头散落车间,长的有几尺,短的有几寸。梁彦斌发现女职工郑士华把这些纱布头一点点捡起来,短的接长后再利用。梁彦斌迅速向全厂推广了这一做法,“寸纱不落地”的精神也被培养起来。当时,襄樊市棉织厂每台机子旁边都有一个勤俭袋。

  为提高生产效率,梁彦斌专程跑到武汉的纺织企业参观学习。回来后,梁彦斌把厂里的土木织布机换成了电力带动的铁木织布机,实现了半机械化生产,厂子的产值、利润年年翻番。

  老厂换新装

  1959年,梁彦斌荣获“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相当于现在的全国劳动模范。第二年,襄樊市棉织厂由樊城区定中街搬迁到樊城区施营,就是今天的鑫方圆实业有限公司所在的位置,5000多平方米的红瓦厂房拔地而起。

  152 0173 3840年6月,梁彦斌作为勤俭办企业的代表,参加了全国工业交通企业经济工作座谈会。会后,梁彦斌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回忆当年的场景,梁彦斌笑着说:“当时听说周恩来总理要接见我们,心里可紧张了。”见到周恩来总理后,梁彦斌立马变得轻松起来。“周恩来总理笑容满面地走过来,问我厂房有多大、工人有多少、生产情况怎么样,厂里情况问完后,又问我家里有几口人,感觉特别亲切。”随后,周恩来总理提议,让摄影师为大家拍张合影。梁彦斌是五位代表中**的女同志。周恩来总理便笑着让她站到自己的身边。

  在梁彦斌看来,这次接见*大的收获是,她大胆张口向周恩来总理要来了100台当时国内*先进的自动织布机。梁彦斌说,接见时,周恩来总理问她还有什么要求,她连忙说厂里的生产设备太落后,需要新机器,没想到周恩来总理立马答应了。周恩来总理还语重心长地对梁彦斌说:“老厂要换新装,老兵要拿新枪,有了新机器,可不能丢掉‘寸纱不落地’的精神啊!”

  难舍纺织情

  换了新机器后,襄樊市棉织厂迎来了快速发展。在这里当了13年党支部书记的梁彦斌随后被调任为中共襄樊市委副书记,后又成为襄樊市政协第五届、第七届副主席。

  梁彦斌说,从政期间,她仍然分管纺织工作,在“寸纱不落地”精神的鼓舞下,到上世纪80年代,纺织业成为全市**大支柱产业,高峰时产值达20多亿元,居全省第二,利润名列全省**。纺织业在蒸蒸日上的同时,梁彦斌始终没有忘记同甘共苦的姐妹们。

  “我舍不得工人们,工人们也舍不得我,他们都喊我‘三姐’,亲得很。”退休后,梁彦斌还经常到厂里去了解工厂生产和职工生活情况。后来,梁彦斌的双腿出现了意外状况。尽管走路不方便了,但遇到厂里举办重大活动时,梁彦斌还是要去看一看。“他们用椅子抬着我,在厂里转,从前面看到后面。”梁彦斌说。

  如今,已经100岁的梁彦斌,依然割舍不下心中的那份纺织情。她经常观看《新闻联播》,了解国家经济动态以及纺织业的发展情况。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