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工业是我国重要的民生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涵盖了轻工、纺织、食品、医药等工业门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品工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形成了覆盖面广、结构相对完整的消费品工业体系,为保障和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提供了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消费品工业系统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增长、调结构、促安全、保供给,推动消费品工业平稳健康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积*进展。
资料图:消费品工业(图片来源:互联网)
稳中向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对工业稳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我国是消费品制造、消费和出口大国,目前有100多种产品产量居全球首位,家电、制鞋、棉纺、化纤、服装等产能占全球的50%以上,轻工、纺织出口占全球的30%以上。
五年来,消费品工业增速企稳态势有所增强,经济效益持续改善,全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实现稳中向好、稳中提质。2012年到2016年,消费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从28.7%上升到32.30%;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从28.1%上升到31.1%;利润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从30.8%上升到35.4%;出口交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从30.9%上升到32.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品”工作初见成效。五年来,消费品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新旧动能加快接续转换,补短板、降成本取得积*进展,消费品工业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特别是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部署开展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专项行动,促进消费品工业迈向中高端。
全系统以“三品”战略为抓手,加强宣传引导,支持企业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创意设计能力、中高端制造能力。2016年,中高端电饭煲、智能坐便器国内销量快速提升;中水性、中油圆珠笔墨水实现批量替代进口并开始出口;家用电器、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鞋类、钟表等消费品行业国际标准的转化率已超过80%;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自有奶源基地建设比例已由2013年的20%提高到目前的40%以上;99家消费品企业入选亚洲品牌500强,海尔、青岛啤酒等入围世界品牌500强。
消费升级趋势明显 营商环境逐步优化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实施,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五年来,消费品工业领域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开展网络化协同创新设计,提高创意设计水平,推进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产;推动新材料、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等重点领域加快发展,协调推进医药高端制剂与绿色制造创新中心建设;推动成立“家电业智能制造创新战略联盟”“中国服装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企业协同创新;编制并发布《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轻工**批)》,积*引导消费。
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我国个性化定制服装消费增速超过30%;“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海尔60%的产品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其“双创”平台孵化了2500多个创客小微;“好孩子”全球研发体系拥有7500多项专利技术,每年创造新产品500余款;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为代表,我国医药创新进一步得到国际认可。
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营商环境逐步优化。五年来,全系统坚持问题导向,扎实推进行业管理工作。谋发展,研究出台了轻工、纺织、食品和医药等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意见或指南,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抓标准,组织部分行业开展国际对标和产品品质对比活动,支持标准化技术机构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提升制定国际标准话语权;严准入,推进铅蓄电池、印染、粘胶、再利用(涤纶)纤维等行业准入(规范)管理,依法依规退出落后产能;推改革,配合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盐业体制改革,不断释放市场活力;保供应,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和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提高供应保障能力;强示范,确定了6个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12个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示范园区以及24家消费品工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发挥试点示范带动作用。
消费品工业健康发展事关民生福祉,事关消费持续增长,事关经济提质增效,做好这项工作的意义重大而深远。当前,消费品工业仍面临着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仍然较弱,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难以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等突出问题,转型升级的任务仍十分繁重。新形势下,全系统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实施“三品”战略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把“调结构”作为主攻方向,把“抓创新”作为战略指向,把“惠民生”作为根本落脚点,推动消费品工业保持稳定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