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的
回望
美棉出口表现出色,近两个月来维持了较高的签约量和装运量,以致加重了市场对资源紧张、库存不足的担忧情绪,来自土耳其、越南等新兴纺织工业国家的需求增长迅猛,中国签约量连续负增长,进口老大的地位不保。中国进口棉市场受国际棉价影响较大,价格上涨明显,进口棉价格指数一度徘徊在98美分/磅上下,高等级棉的澳棉、美棉报价大幅上调,导致企业暂停采购,等待价格回落,有价无市现象普遍。
短期内,国际棉花市场随经济的复苏而逐步回暖已成事实,除中国之外棉花供求基本平衡;而远期多国植棉面积的增长必然加大未来棉花的供应,中国消费的萎缩和巨量的库存会使世界棉花库存和销售压力续增,供大于求的矛盾无法破解,长期弱势的概率也大大增加。
回到国内棉花市场,2月以来,由于跨越传统春节,让紧绷了一年的棉市神经增添了几分轻松和平静。
棉花现货市场缺乏资源,自由交易甚少,市场价格维持平稳态势,棉价指数从19442元/吨到19466元/吨小幅上升,市场目光依然聚焦在收抛储之上。春节后,收储进入扫尾阶段,各地资源量见底,加工厂多半停产,收储量走低。截止到2月底,共完成收储594万吨,其中新疆地区393万吨,内地超200万吨,84%的新棉资源被收入国库。
抛储仍然是市场棉花供应的主体,截止到2月共抛出计划163万吨,实际成交59万吨,其中新国标资源占53.94万吨,成交16.18万吨,并未得到市场的追捧。节后总体成交比例、成交量和成交价都不同程度走低,一方面投放的棉花质量有所下降,另一方面没有进口棉抛售,而更主要原因还是下游用棉需求不给力。
纺织市场由于春节停工放假的情况较多,企业节后复工缓慢,面临订单不足、成本高企、资金困难以及工人难寻等问题,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更严重,开工率低、观望情绪较为普遍,原料补库意愿不高,市场需求不振,后市信心不足。下游棉纱、棉布需求疲软,市场交易清淡,价格表现低迷,市场走货缓慢,整体仍处节后恢复当中。进口外棉仍然是企业**,近期价格大涨,特别是高等级的美棉、澳棉分别有1000元~2000元/吨的涨幅,而且配额缺乏,以致港口外棉交易冷清,有价无市现象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