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上年度相比,2012/2013年度同样是无限量收储,但收储价提高3%,达到20400元/吨,且收储实施范围和
3月份需要留意的几个现象是:
一、2011/2012年度的收储将于3月底退出。在新的收储启动前有5个月的空白期,在这5个月内,现货商面临着低价进口棉的冲击,销售风险加大。
二、现货商制成的仓单将压制棉价。期现价差的拉大,吸引现货商将皮棉卖到期货市场制成仓单。虽然利润空间缩小,但碍于资金压力,3月份现货商仍会选择将现货卖到期货市场。
三、3月份农发行双结零(贷款本金+所带时间应得利息和以偿还贷款本息相同,互为抵消,即为双结零)将引发现货商的“抛货”行为。
四、进口棉的信用证危机压低进口棉价。国内迟迟未发放配额,开具信用证保证金和支付港口滞箱费的压力都在增加,进口企业甚至计划压价销售。
五、市场存在“**棉稀缺”的言论。然而真实的情况是,**棉由于价格偏高,且大多需要现款结算,成交情况并不理想。
总 的来说,收储政策对种植的影响偏中性,但对新棉价格的托市效果不可置否,保证棉价维稳仍是政策的主要目的,棉价也将因此维持在一定区间波动。该区间内棉价 的波动主要受供需基本面的影响,而本年度库存增加、消费软滞已是确定之事。2月下半月,棉纱、涤短、粘短等棉花下游商品的价格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跌,2 月*后一周,皮棉也开始小幅下挫。在即买即用的市场里,纺纱厂都是中小企业,市场自由竞争度相对高一点,生产流程相对快一些,因此纱价的连续下跌也可作为 市场需求弱于供给的判断依据。
除此之外,需要防范的风险因素(可能出现的外力刺激)有:**,进口配额的下放。收储结束前后可能逐步下放 进口配额,发放速度或将有一定的调控。第二,下游纺织业扶持政策的出台。高价棉抬高下游产成品成本,不利于出口贸易和内需消费,纺织业持续的低利润生产对 整个行业的发展产生*差的影响。第三,货币政策的调整。国内通胀维稳使得货币调控政策空间显现,货币政策的变动,可能导致商品价格维持高位。第四,天气状 况历来都是炒作农产品的必要元素。第五,虚假消息的流传。各个利益团体的博弈,导致市场上不间断地充斥着各类消息,虚假的信息也频有显现。
在 投资策略方面,中长线棉价将维持在152 0173 3840—23000元/吨的区间内运行,投资者可低买高卖,短线可持有空单,直到新的外力刺激生效。现货商3月份到 期的卖保利润兑现,仍可在交易所生成仓单,以缓解农发行还款的资金压力。此外,由于内外棉价差进一步扩大,交易者可以加仓持有“买美棉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