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8月份印度棉纱对中国出口同比下降50%,对孟加拉国的出口同比下降56%。从调查来看,近一周多来江浙、广东、山东市场进口OE纱、C16-C32普梳针织纱及针织气流纺纱的看货、询价、成交较国庆节前活跃很多,贸易商经营形势触底反弹,大有“峰回路转,否*泰来”趋势;而C40S及以上支数印度、越南产地普梳、精梳纱交投依旧清淡,贸易商库存、资金压力难以缓解。与保税、清关OE纱、针织纱出货“差强人意”形成对比的是印度、巴基斯坦、中亚等“期货纱”的签约持续不景气、起色不大。主要与中美贸易磋商、人民币汇率宽幅波动及巴纱外盘报价上涨等因素有关。
为什么近期外纱到港“巴纱增,印纱减”呢?笔者分析如下:
一是7/8月份巴基斯坦“期货纱”的报价较印度、越南、印尼纱优势明显(船期多在9/10月,新税制对棉纺厂的影响较大),中国贸易商、织布厂加速“弃印买巴”的意愿明显;
二是巴基斯坦纱厂集中、大量进口美棉、巴西棉,棉纱品质、稳定性较7月份以前持续提升。据统计,截至9月15日,巴基斯坦新棉上市量为31.5万吨,减幅26.4%,纱厂为满足生产需要和品质稳定积*进口中低等级巴西棉、阿根廷棉(SLM 1-1/16)以及美国陈棉;
三是巴基斯坦卢比对美元贬值刺激棉纱、坯布、服装等出口;
四是中国对进口巴基斯坦棉纱实行零关税,贸易商从规避风险角度考虑纷纷转向经营巴纱、越南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