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为什么中国各主港保税库纱线报价低于印巴纱厂、出口商报价近0.10美元/公斤呢?具体分析如下:一、目前港口在库棉纱大多是织布厂、贸易商在2016年4、5月份订的货,当时印度棉S-6轧花厂出厂价和C32S A+的CNF报价分别为65-70美分/磅、2.38-2.45美元/公斤,进口企业和贸易商的利润已非常可观,扣除仓储、保险及财务费用(棉纱进口一般****信用证),进口棉纱的净利润普遍在0.25-0.35美元/公斤;二、国内外棉纱“倒挂”从100-200元/吨逐渐扩大到400-500元/吨,而在“国储棉轮出延期至9月30日”的消息出台后,国产棉花、棉纱出现较为明显的“掉头”下行趋势,进口棉纱询价、出货较5、6月份大幅收窄,很多贸易商、中间商一周只能出一个柜或几个柜,为了抓紧回收资金,落袋为安,贸易商让利现象较为普遍;三、考虑到北半球的新花将在9月份前后陆续上市,而中国国储棉轮出又延长一个月,进入8月中下旬,ICE、郑期对全球主产棉区天气的炒作接近尾声,一旦棉价止涨下滑,国产、进口棉纱的下调很可能“后来居上”,使很多大量囤积棉纱、棉花的贸易商来不及“清仓、跑货”就已严重亏损。
据一些贸易商统计,截止8月中旬前中国各主港保税棉纱数量约8万吨(含抵港未清关的合同纱),其中越南、印度和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印尼等产地棉纱占主体,由于7月中下旬进口纱出货比较缓慢,虽然抵港的印巴、越南纱数量并不多,但入库明显高于出库,因此保税库存较7月中旬增加0.3-0.5万吨。一些贸易商认为,进口棉纱上涨遭遇突出瓶颈,询价、成交量无法跟进,一旦国储棉轮出调控政策“加码”,进口棉纱很可能遭受来自国产棉纱、采购商的腹背夹击。青岛某进口企业表示,与5-7月份贸易商大量囤积进口棉纱不同,7月下旬以来市场上纱的供货量、报价明显增多,但成交尚须以“时间换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