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9天4提,这么火的词儿到底是啥意思?
中央如此密集提到的“供给侧改革”,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如此重视?加强“供给侧改革”,咱老百姓会获得哪些益处?
大家都比较熟悉,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这属于“需求侧”的三大需求。而与之对应的是“供给侧”,也就是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比如说,中国人对手机的需求量很大,iPhone手机甚是走俏,本土品牌却难有高端货。中国有很多生产电饭煲、马桶的企业,但中国人却不吝重金、不嫌麻烦从日本往回背这些商品。
确实,一方面是传统的中低端消费品供给过剩,一方面是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人均GDP7800美元的中国,2014年居民境外消费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看来“供给侧”远未对发展型消费升级做好准备。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在长期形成的粗放式发展惯性作用下,一些重化工行业和一般制造业形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同时存在着结构性的有效供给不足。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在谈到“供给侧发力的含义”时指出,“经济学当中经常考虑供求平衡问题,都认为可以从需求方面调控,也可以从供给方 面着手调控,二者区别在哪里?从需求方面调控是近期可以做到的,主要通过增加财政收入、货币贷款来刺激需求,或者通过减少财政收入和减少信贷来抑制需求。 从供给方面调控,被认为是中期调控,供给侧调控主要在于,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包括产业政策的调整、技术政策的调整、资源配置的调整,这些都不是近期就可以 见效的。”
加强“供给侧改革”,表明中央决策坚持问题导向,从生产供给端入手,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目前,中国进入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国家,需求出现了新升级,只有产业结构跟上来,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加快发展,同时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加快出清,才能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
“供给侧改革”下纺企如何应对?
纺织服装业之所以会出现激烈的竞争,主要是因为产品同质化严重。从纺织服装企业发展历史来看,多数企业是从小作坊发展而来,只要家里有几台机器就能生 产,这使得纺织服装业的竞争更为严峻。但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个性化消费要求的提升,一些小企业在无法保证质量和设计的情况下,只能被兼并或是被 淘汰。
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朱庆骅表示,在供给侧政策的推动下,纺织服装行业需要在以下方面努力才能走出低谷。“**,根据市场需求制 定产能,目前纺织服装业已经处于产能过剩状态,企业不能依赖通过扩产提业绩;其次,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品升级,走品牌化道路,提高利润空间;*后,增强 创新力,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对于中低端产品泛滥的纺织服装企业而言,如何满足今后的消费需要?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朱庆 骅表示,**,需要通过引入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向中高端升级,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价格优势正在逐渐丧失,需要以质量促销量;其二,提高设计创新能 力,增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其三,完善企业的服装管理、运营体系,与市场更好对接。
供给侧政策发布之后,大中型服装纺织企业将因此受益,因为今后将有许多落后产能会遭到淘汰。
朱庆骅表示,市场的竞争点将从价格转向质量、创新,大中型纺织服装企业在质量和创新方面竞争力更强。“行业欲扶植出战略性新兴产业,还需要优化融资环境,为相关企业适当减免税费,减少企业的发展阻力。”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提出四条建议:
一要让产品更个性化。他指出,人们衣柜里有很多新衣,但因样式老旧,被束之高阁。因此,如果衣服的面料、样式不创新,就不会有人买,所以产品一定个性化,才能打开销路。
另外要研究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他认为,购买意愿实际是文化问题,购买意愿的转变,与文化的更新和创新相关。扩大消费,不仅要从居民购买能力做出努力,而 且加强居民购买意愿。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念,跟老一代不一样,但是年轻一代相对没有什么钱,有钱可能不一定去消费,但年轻一代愿意投资。
二是,让服务更人性化,服务行业不能等客户上门,增强服务意识,“摆面孔”只能吓走客户。
三是,让品牌国际化。有机构曾针对外商做过调查,给外商发调查表,让外商写记得住的中国品牌。“*后问卷拿来一看,就一个品牌‘茅台酒’,中国的制造业,他们只知道茅台酒。”厉以宁指出,中国制造业要把品牌打向国外。
四是,把顾客留到国内。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人在国外购买生活用品,约花费1万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