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纺织盘点
2014年,我国纺织行业克服了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表示,今年我国纺织需求难有显著好转,纺织经济增长仍处于趋缓空间,总体将维持2014年的水平。在中速增长的新格局下,纺织行业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实施创新驱动,寻找新的增长动力。
**部分:运行数据
缓中趋稳 主要指标增速回落
受原料价格大幅波动、市场需求放缓以及自身发展阶段转换等内外因素影响,行业延续了“十二五”以来总量增速逐年放缓的态势,各项指标增速较2013年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根据国家相关部门数据,2014年,全国3.8万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低于2013年1.3个百分点。分产品看,全年布产量达到704亿米,同比下降0.5%;其中12月份布产量63亿米,同比下降1.56%;全年化学纤维产量4433万吨,同比增长6.4%,其中12月份产量405万吨,同比增长7.8%。
去年纺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7220.1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低于上年同期4.7个百分点;利润总额为3662.7亿元,同比增长6.1%,低于上年同期9.7个百分点。投资方面,去年纺织全行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10362.5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低于2013年3.9个百分点。
出口减速 国际市场份额下降
去年全年,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为2984.3亿美元,同比增长5.1%,增速比上年降低6.1个百分点。
去年前11个月,我国对美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431.41亿美元,同比增长6.98%,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0.25个百分点,但高于我国对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平均增速水平。同期,我国对欧盟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547.23亿美元,同比增长14.6%,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5.88个百分点,明显高于我国对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平均增速,我国对欧纺织品服装出口在全球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也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达到19.5%。2014年1~11月,我国对日本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236.10亿美元,同比下降8.90%,增速较上年同期继续下滑8.27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欧盟、美国、东盟、日本仍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贸易伙伴国。据海关统计数据,去年前11个月,我国对上述主要市场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合计152 0173 3840.88亿美元,同比增长6.55%,占我国对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55.1%,较上年同期提升0.43个百分点。不过,同期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在美国、日本、欧盟进口市场所占份额同比分别降低0.8、3.9和0.5个百分点。
新增长点凸显 行业转型升级提速
在纺织大行业减速调整的背景下,产业用纺织品、家用纺织品等子行业日益成为纺织产业链上新的增长点。去年,我国规模以上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高于纺织全行业增速4.7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3.8%,高于全行业增速7.7个百分点。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认为,中国经济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尽管经济放缓将对纺织行业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但产业用纺织品作为纺织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和新的增长点仍然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据预测,产业用纺织品与环境相关的空气治理、污水治理、垃圾焚烧、医疗,以及国防、军工等领域的产品的巨大需求空间,将带动整个纺织行业未来的发展,而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对行业的促进作用也将不断增强。
除了产业用纺织品,去年服装、家纺等行业的整体状况也处于较好态势。其中,家纺行业已进入中速发展阶段,去年家纺工业实现了6.1%的增长,出口规模增长6%。
棉价差难消 企业生产成本高企
2014年下半年以来,行业多数指标增速环比均呈下行态势。尤其是国内棉花市场形势较为复杂,种植直补新政实施效果尚待求证,棉花进口配额及国储棉出库等政策仍将影响棉价走势,内外棉价差仍维持在3000元/吨以上,纺织企业压力尚未彻底缓解,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不堪成本重负,生存困境凸显。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国内外棉花价差的影响,去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棉制纺织品服装均呈现负增长。据美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1~11月,美国从中国进口棉制产品145.8亿美元,同比下降7.9%,其中进口棉制服装116.3亿美元,同比下降8.2%,进口棉制非服产品29.5亿美元,同比下降6.7%。
第二部分:运行特征
内忧外患进入“新常态”
中纺联会长王天凯表示,从外部形势看,纺织行业主要面临四种“新常态”。
一是内需消费结构加快升级。随着我国城市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纺织服装作为生活必需品已经得到基本满足的条件下,个性化、多元化取代数量扩张,日益成为新的消费特征。更好满足消费者对衣着产品时尚性、功能性、生态安全性等方面的高品质要求,成为纺织行业新时期的重要使命。
“纺织的内需潜力不断转化为现实的市场机遇,积*加强跨产业链、跨部门合作,促进市场机遇变为现实生产力,也是纺织行业的重要发展任务。”王天凯说。
二是国际竞争格局调整重构。国际市场长期处于缓慢复苏周期。发达经济体进入了理性消费常态,发达国家重启工业化进程,加强控制纺织产业链高端,新型经济体深入参与国际产业布局调整。我国纺织行业成本比较优势显著下降,参与国际竞争的压力凸显,需要通过资本输出拉动跨国研发设计,品牌渠道、原料和加工基地建设,以及技术、人才等多种方式,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合作,创造新的国际竞争优势,稳定国际市场份额。
三是生产要素比较优势改变。随着我国劳动人口增长进入拐点,纺织行业人力资源结构短缺将成为常态,用工成本快速提升,天然纤维短缺矛盾日益凸显。国内棉花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尚未完成。纤维原料供给的素质、品质、价格等仍是纺织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行业发展必须更多地依靠人力资源质量提升和技术、管理等投入,才能有效破解要素制约和成本压力。
四是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纺织行业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不断增强,国家对水体、大气污染排放的控制标准更趋严格,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成为行业面临的*紧迫任务。各种资源的稀缺以及成本提升,使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与循环再生,日益成为企业的常态选择和自觉行动。
主要出口市场表现各异
由于几大市场内部经济表现不同,我国对其纺织品服装出口也呈现不同特点。
2014年美国经济先抑后扬,年初遭遇的暴风雪天气,使一季度美国经济负增长。随着气候转暖美国经济二季度同比增长4.6%,进入下半年之后其经济增长势头不减,三季度GDP增速更是高达5%。美国经济增长带动了其对全球纺织品服装进口需求。据美国商务部纺织品办公室数据,2014年1~11月,美国从全球累计进口纺织品服装994.8亿美元,同比增长2.58%;其中从中国进口纺织品服装388.58亿美元,同比增长0.48%,进口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2.22个百分点。
2014年,尽管渡过了债务危机的*危险时期,但欧元区经济仍深陷泥潭。受投资和出口不足等因素影响,去年一季度欧元区GDP环比仅增长0.2%,二季度零增长,三季度也只有0.2%。欧元区的核心经济体中,德国经济低迷,法国经济停滞,意大利经济有所衰退。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去年欧元区经济增长速度仅为0.8%。尽管经济低增长,但受上年进口基数过低等因素影响,2014年欧盟从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增速加快。据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前十个月,欧盟从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861.73亿欧元,同比增长8.22%;其中从中国进口327.4亿美元,同比增长6.63%。
受日本进口需求下降,以及中日贸易关系进展缓慢等因素影响,2014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对日本出口呈现萎缩态势。
此外,受主要发达经济体进口减少、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全球资本市场调整等因素影响,2014年新兴市场经济增速普遍放慢,东盟国家经济也呈现疲软走势,增长情况不及预期。据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1~11月,我国对东盟出口纺织品服装331亿美元,同比增长6.5%,增速较上年同期大幅回落23.6个百分点。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我国对东盟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回落,也受到国内部分纺织企业在东盟直接投资办厂等因素的影响。
企业日渐融入新常态
当前纺织行业发展的新常态特征日益凸显,这也对广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常态下,纺织企业发展压力和挑战将持续增加,但同时也隐含着外部发展机遇和自我提升动力。近两年来,纺织行业出现了企业发展水平分化加剧的情况,一批中小微企业面临生存困境,但行业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相对平稳,这表明不少纺织企业已经开始接受和逐渐适应新常态的客观要求。
北京雪莲集团董事长孟泽表示,新常态下纺织企业将更加关注品牌建设,并在战略层面聚焦品牌。
“企业建立品牌竞争力*有效的方式就是调整品牌的焦点,包括产品线、客户群和渠道等,这样更有利于品牌进入消费者的心里。”孟泽表示,同时纺织企业还要更加关注产品创新。好的销售必须有好的产品,好的品牌更需要好的产品。新常态下,销售的本质并没有变化,那就是销售一定要满足客户需求,只有好的产品,才能够吸引客户,产生消费。
在孟泽看来,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纺织企业还必须不断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以降低运行成本,增加运营效率。“中国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行业内每个环节的透明度都是**的,纺织企业再按照原有方式进行横向产能扩张或者增设终端渠道取得比较优势已经越来越困难,更多的企业将转向绿色制造、柔性生产、快速反应和信息共享。”
纺织信息化突飞猛进
棉纺织行业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需求拉动下,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国内环锭细纱的用工平均水平已从八十年代的300人/万锭减少到2000年的200人/万锭,目前已经接近70人/万锭,整个行业技术进步十分明显。
当前棉纺织自动化技术的不断突破,给行业带来了革命式的变革,清梳联、粗细络联、筒纱自动包装仓储系统、无梭织机、全流程信息化等技术,大幅提高了纺纱的劳动生产率,减少了用工人数。其中,一批优秀企业在全流程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生产线等方面进行了积*探索,特别是在夜间无人值守方面成绩明显,*先进的生产线万锭用工保持在15~25人之间,在用工成本上与其他企业相比,具有显著优势。
直接面向消费市场的服装行业,近年来也逐渐扭转了“服装制造技术含量低”的局面,信息化取得一系列新进展。红领集团的MTM运营支撑平台运用工业化手段制造个性化产品,使传统服装企业的效益提高两倍以上。上海嘉纳公司开发了服装三维测体试穿系统,包括三维测量及人体数据处理、三维服装设计系统、三维虚拟试衣平台等,并应用到多家服装企业。
智能制造亮点频现
智能制造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装备上的集中体现。2014年我国纺织装备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特征日益明显。
在近期揭晓的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中,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和山东康平纳集团、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获得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该项目将工艺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结合起来,通过染色工艺、装备、系统三大创新,建立起筒子纱数字化的染色生产线,*终建立起数字化染色车间,解决了从原纱到成品的数字化染色问题,为纺织行业的绿色制造、智能制造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借助上述一系列创新,企业染色一次合格率由80%提高到95%以上,色差等级也从4级提高到4.5级,在实现节水27%的同时,减少用工70%以上。
去年,陕西华燕航空仪表有限公司研制的HYF369喷气涡流纺纱机,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公司对涡流纺技术的垄断,提高了国产化设备的竞争力。该纺织装备具备纱线品质监测、纱疵成因分析、在线波谱分析等功能,并且配有整机智能化控制系统,具有实时采集、统计分析、远程监控、质量在线监测等功能,可以在线控制纱线张力,自动接头,自动落纱,自动清洁。
再如,荣获2014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具有高动态响应的经编集成控制系统,突破了控制系统的技术瓶颈,实现了梳节高速横移、电子送经、大容量动态花型数据的高速传输,并且具有质量在线监测功能。
第三部分:行业展望
纺织强国建设提速
展望2015年,纺织行业仍将面临较为复杂的整体外部环境。全球经济在美国经济复苏的支撑下,增速有望略有提升,但总体缓慢的复苏态势难有明显改观,金融市场波动、地缘政治风险等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对纺织服装产品需求增长的带动作用有限,新兴市场因宏观经济波动较大,需求增速难有显著好转,总体将维持2014年的增长水平。国内方面,随着居民收入增加及城镇化稳步推进,内需规模将继续扩大,由于消费升级成为现阶段内需发展的*主要特征,作为生活必需品的衣着类消费总量增速难以大幅提升。
面对内外形势的新变化,纺织经济增长已经开始从高速向中速转变,“十二五”以来的纤维加工量、工业增加值、出口总额、利润总额等指标增速明显低于“十一五”,到2014年已经减缓为个位数增长。“十三五”期间,行业增长增速仍处于趋缓的空间,但并不意味着衰退,行业调整深化和行业竞争力提升,仍将促使行业保持中速水平发展。
今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后一年,“十三五”规划即将发布,纺织工业的相关规划工作已经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其基本思路就是在新常态形势下,利用良好的产业基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在关键领域具备**优势,实现建设纺织强国的愿景。
调整升级将贯穿“十三五”
作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实际上纺织行业从2012年开始就进入了个位数增长,到2014年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只有6.8%,已经远远低于GDP增速。并且,这种增速趋缓的趋势,将在“十三五”期间继续延续。在整个纺织经济增长稳中趋缓的背景下,各个子行业发展态势可能不尽相同,尤其是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仍将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十三五”期间,结构调整将是纺织行业的**要务。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服装、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三大*终消费品行业将各有侧重。李陵申表示,未来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除了加强与化纤、纺机、织造等纺织大行业的内部交流,还要实现行业之间的产业链延伸。例如,加快推进重点产品领域的标准跨行业协调和共同制定机制,加快标准体系建设,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的认同;尽快成立全国产业用纺织品标准化工作技术委员会,推进形成行业统一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杨兆华认为,今后家纺行业要以消费需求为导向开展产品研发,进而引导消费需求、拉动内需。同时,大力倡导企业“走出去”,积*开拓国际市场。
此外,在区域结构调整上,纺织行业将从东部向中西部尤其是新疆地区转移,甚至向国外转移。在消费结构调整上,整个行业的消费中心可能随着中国城镇化发展向三四线城市以及小城镇转移。值得一提的是,纺织行业消费方式也在发生转变。2014年我国网上零售额超过2.8万亿元,其中纺织品和服装网上销售额可能超过7000亿元,占国内销售总额的四分之一。
第四部分:发展建议
王天凯表示,纺织行业全面拥抱“新常态”,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加快创新驱动,寻求增长新动力,同时还要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发展格局。
一是寻找新增长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纺织行业当前在原料、终端产品、产业布局、生产能力、企业组织等方面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必须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着力强化产业用纺织品、中西部及海外产业布局、生产性服务业等新增长点的带动作用,同时努力化解阶段性产能过剩、中小企业竞争力不足等风险问题。而产业结构优化带动的效益提升,将有利于对冲行业经济增速下行的影响。
二是加强创新驱动,促进转型升级。加强创新驱动是纺织行业有效满足内需升级要求、破解生产要素和资源环境制约、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也是行业适应新常态的必然要求。纺织行业要在科技进步、产品开发、品牌建设、企业管理等重点领域加大创新要素投入,着重加强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和培育适应创新需要的人才队伍,使自主创新能力真正成为纺织行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成为驱动行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三是统筹资源配置,优化发展格局。要素资源的制约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将促使纺织行业不断寻求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发展效益。为此行业在资源要素的消耗使用上将进一步强化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产业布局要紧密结合不同地区和国别资源环境条件,更加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的优势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