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食品作为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一个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而伊春,作为重点国有林区和中国*大的森林城市,在发展森林食品产业上资源优势、特色优势明显。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间,我市强力推进森林食品产业发展,形成了基地、加工、市场一条龙的产业模式,一跃成为全国森林食品产业的“骄子”,饮誉海内外。
森林食品在我市早已有之,但是形成产业还是近几年的事儿。2008年,市委、市政府决定把森林食品作为一项重要产业进行谋划,组织许多专家、学者通过广泛调研和论证,对森林食品作出如下定义:“森林食品是指在良好的天然林或人工林环境中,自然生长或人工培育,保持原生品质特征,可供人类安全食用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非木材林产品及其制品”。
2009年3月,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从今年开始,要把森林食品产业作为全市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突破关键环节,树立品牌形象,打造森林食品强市。市委、市政府把森林食品产业作为伊春林区经济转型的一项重点接续产业强力推进和打造。同年,我市各相关单位迅速行动,走出去,到兄弟林区学习;下基层,总结群众创造的经验;上网络,寻找各种*新的资料;查文献,把握国内外产业脉搏的律动。一系列举措推动森林食品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2010年森林食品实现增加值14.8亿元,占全市GDP的7.3%;2011年森林食品实现产值36.5亿元,同比增长13%;2012年上半年全市森林食品实现产值29.5亿元,同比增长18%。
一组组节节攀高的具体数字,让我们欣喜地看到,森林食品产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市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接续产业之一,“中国森林食品产业之乡”初具雏形。
原料基地正在形成规模。全市建成保护型、改培型、繁育型和野化型235个。其中:建立了保护型基地38处。市政府先后以市长令的形式颁布了保护红松、保护林蛙、保护笃斯越桔、保护鸟类鱼类等珍稀资源的规定,推行了野生资源承包管护经营责任制,制定轮采规划,做到有采有养,采养轮换,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野生资源消长平衡;建设改培型基地18个。近些年,林改户、管护承包户在搞好林木经营的基础上,对承包区内分散生长的五味子、刺嫩芽、刺五加、榛子等山野菜、山野果及药食兼用资源进行了改培试验。建设繁育型基地152 0173 3840个。全市百万袋食用菌基地已达到100个。蓝莓生产建成了五营九天公司、朗乡局营林中心、带岭林科所三个种苗繁育基地,育苗能力达到4000万株;友好局规划了万亩蓝莓基地,全市人工种植基地10500亩;建设野化型基地36处。野化型基地是指对人参、五味子、牛、猪、鸡等家种家养的品种,回归森林生态环境中进行野化培育的基地。这几年林下参、森林猪、森林鸡等发展比较快。乌伊岭林业局相继建立了食用菌产业化、五味子改培、野生浆果种群保护、山野菜采集等十大森林食品北药基地。
加工能力不断提高。一批加工企业开始发挥作用。全市森林食品北药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发展到44家,友好翔宇、丰园成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葵花药业铁力分公司、格润药业、伊春药业晋升森林食品独领风骚.黑龙江越橘庄园生物科技公司蓝蓝饮品加工、上甘岭双蓝食品加工、伊春天隆公司食用菌种植加工、五营忠芝集团蓝莓精深加工4个投资超亿元省级重点产业化项目进展顺利,两年来已累计投入资金2.35亿元,新形成加工能力1.2万吨,项目建成后将会进一步提高我市森林食品的加工能力。一批重量级集团企业开始步入我市。一些全国国营五百强、民营五百强企业开始与伊春接洽。如国营的华润、中粮油、中国供销集团,民营的东方、雨润等等。通过他们将对我市的企业资源进行整合,提高我市林下特色产品的整体实力。一批新产品崭露头角。全市森林食品目前已形成食用菌、山野果、山野菜等8大系列300余种产品,高新产品占30%。
市场空间不断拓展。一是伊春区繁荣山特产品一条街(包括兴安岭森林食品展销中心)逐渐形成规模,入驻商户近百家,年交易额达2亿元以上,并呈现不断壮大的趋势,伊春森林食品市场的集散功能开始显现,食用菌、红松子、蓝莓、人参等产品每年外进量都在万吨以上。二是外埠市场不断延伸。全市森林食品企业加快了外埠营销网络建设,营销网点不断增加,营销网络全面延伸,已在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建立经销点、代销点900多处,新开拓了山东、上海等销售市场。三是会展经济逐淅活跃。自2008年以来,我市连续举办了五届小兴安岭伊春蓝莓节,并且连续两年举办了国际蓝莓小姐大赛,今年还成功举办了农博会,即将举办森博会,这些年,通过参展、办展,为打造伊春北方*大森林食品基地形象搭建了重要平台。
形成了一批自主品牌。全市注册各类森林食品北药商标百余件,“林都”、“越橘庄园”荣获全国驰名商标称号,分别成为全国黑木耳、蓝莓产品的****;“翠花”、“祖母绿”、“雪山来客”等10个商标获省**商标称号,还有“兴安塔”、“佳南”等15个商标获得市知名商标称号,我市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多数出自森林食品。
技术支撑体系初步形成。为了抢占森林食品北药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全市加强了科技创新和新技术应用推广工作。一是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与省内外的相关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固定的合作关系,组建了以国家首席蓝莓专家李亚东教授为首的伊春市蓝莓产业专家团,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李玉为伊春食用菌产业专家团,并在决策咨询、成果转化、科技攻关、人才培养、科技交流等方面开展了有效合作;市林科院先后成立了原生态食用菌研究所、蓝莓产业研究所,开展野生食用菌、蓝莓品种筛选课题攻关;另外我市还有带岭林科所、友好食用菌研究所等国营和民营科研机构。黑龙江越橘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引进德国酿酒专家,成立了小兴安岭山野果开发研究所,开发了蓝莓白兰地等多种******的产品。二是建立了技术推广体系。在森林食品培训基地伊春林校、伊春技师学院举办森林食品专修班,并在五营、友好等地建立了实训基地,以“订单式”培训引导林业职工群众转入森林食品行业。每年全市举办各类森林食品培训班50期以上,培训学员5000多人次,食用菌小孔打眼、蓝莓人工栽培、五味子人工栽培、红松无性系繁殖、榛子人工抚育、野猪人工饲养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通过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森林食品知识普及与应用,逐步形成了近万人的不同层次的森林食品技术队伍。三是开展了试验示范工作。2011年,市农委与吉林农大合作,吉林农大为我市提供10个蓝莓新品种,按我市南、中、北3个不同积温带,开展区域品种试验。正在选育出适合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主栽品种。伊春林科院野生蓝莓品种的选育工作也正在进行,并与营林部门配合,正在全市建立各类经济林示范基地。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近年来,我市通过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农交会、上海绿博会、黑龙江绿色食品展销周等大型会展活动,通过举办兴安蓝莓节、农博会、森博会等各种展会、节事活动,多轮驱动,助力森林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在打造“中国森林食品产业之乡”的征程中,伊春迈出了更加坚定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