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造成损害”不是食品安全的底线字号

百检网 2021-12-13

    国家质检总局11月21日通报称,经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对50度酒鬼酒样品进行检测,DBP(塑化剂)*高检出值为1.04mg/kg。媒体称参照卫生部标准,酒鬼酒的塑化剂“超标”247%。但随后酒鬼酒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不存在塑化剂超标问题,消费者可放心饮用。(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18版)
    几乎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就有“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的声音出现,从蔬菜农药残留、大米增白剂到月饼防腐剂,再到白酒含塑化剂,莫不是如此。抛开每一次的结论是否科学与确切不论,即便是每一次的有害物质含量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也必须要考问同一类有害物质,在不同产品中的含量如何,会不会在频繁的消费与食用后在身体里堆积?同时,所有食品中都含有的有害物质,将会对人体造成何种影响?
    比如塑化剂问题,它原本不是食品的添加剂,而是食品生产、包装、运输等环节的环境因素污染,白酒中存在,而食品中涉及使用塑料辅助生产、包装的其他产品同样存在,甚至自然环境污染后的水源与农产品中也存在。简而言之,酒类中塑化剂含量,不能简单代表塑化剂一类物质对人体的损害水平。
    食品安全并不是对个别有害物质和个别产品的孤立分析,而需要放置在系统的环境中考量。换言之,不能把“不造成损害”当成食品安全的底线。对食品中有害成分的控制,区分不同的性质,属于与工艺无关的环境污染,能够防治与避免的必须实现“零含量”,不能避免的要限定在*低的含量之内。比如,白酒中的塑化剂含量,完全可以通过生产与包装等环节中的“塑料替代”,实现“零含量”;属于食品添加范畴的,要依据工艺的需要,将成分予以苛刻限制,确保不发生任何危害。比如,食品防腐剂的添加,应该严格遵循食品的流通周期与防腐要求,细化添加标准,防止标准宽泛,产生类似于月饼“千年不腐”的现象。
    总拿“不造成损害”来善后食品安全事件,终究反映的还是食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滞后的问题。食品没有了可靠的质量安全尺度,生产与监管自然就缺少了必要的依据,不免形成盲目无序的状态。不从根本上确立食品安全质量领域的游戏规则,“不造成损害”的解释,终究缺少了规则依据,缺失了公信基础。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