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份,新疆出台《关于实施质量强区战略的决定》,为今后质量工作规划谋定新的方向。新疆坚持在质量上作文章,不断夯实“大质量”建设格局。
1毫米,一个肉眼几乎很难识别出的长度,却会影响
棉花是新疆地区的支柱产业。“过去,棉花种植品种多达40多种,种什么完全凭经验说了算。”昌吉市佃坝镇棉农闫益生介绍,“现在哪些品种的棉花质量更好,通过公证检验数据都能清楚查询,并得到广泛推广。”
闫益生说的“公证检验数据”来源于对棉花完成颜色级、轧工质量、长度等品质的全面质量检验。“以前我们对棉花按比例抽检,靠的就是‘眼看手扯’,简单粗略的方法无法确保客户对棉花品质的要求。”新疆纤检局副局长邓鑫介绍,2004年新疆试点棉花公检实验室建设,2009年实验室公检在全疆广泛推开,目前已建成19个。
逐包受检使得每一包棉花的质量指标都能做到一目了然。“这些来自于国家实验室的第三方数据,公平公正透明,买卖双方都非常认可。”邓鑫说。
长度是评判棉花的重要质量指标,在公检数据面前,还能倒逼纺织企业自行优化加工流程,确保棉花质量。“多亏有了公证检验数据,让我们及时调整加工流程,更新配棉手段,避免了盲目加工,*大限度地降低了加工环节对纤维长度、短纤维率等指标的损伤,从而*大程度提升了棉花的加工质量。”昌吉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少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