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什么?大户好困惑
天门市黄潭镇杨泗潭村历史上棉花生产很有名气,上世纪70年代,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王震曾视察过这里的棉花示范田。但近几年,棉价一路走低,农民种棉花不赚钱,该村种棉面积急剧萎缩。
杨泗潭村种田大户杨春华,前些年每年种棉花40亩,但2014年种棉花让他伤了心。“一斤
去年他坚决不种棉花了,全部改种大豆、玉米、芝麻,种田规模也缩小到25亩。
但去年农产品价格普遍下挫,杨春华辛苦一年只挣了个生活费。“大豆还好一点,价格虽跌了,但还有贩子上门来收。玉米收获后根本卖不掉。”
记者看到,杨春华家里至今还堆放着十几袋玉米。
石首市横沟市镇重阳岗村也是一个传统种棉大村。看到2014年玉米行情不错,去年该村很多农户减棉花扩玉米,但秋收后成堆的玉米卖不掉。
该村种田大户文瑞初告诉记者,前些年他种棉花50亩,但近年因棉花不值钱,田越种越少。去年他种有旱地24亩,其中玉米19亩,辣椒3亩多,棉花不到2亩。“谁知去年玉米大跌,七八毛钱一斤还找不到买家。”文瑞初说,直到春节前夕,他家的2万多斤玉米才销售完。
谈到今年夏季作物种什么,杨春华、文瑞初都感到茫然。问能否学浙江人种葡萄、草莓,他们回答,这些东西投入大,在没有找到可靠的销路之前,不敢种。杨春华介绍,以前他们村有5户联合种梨树,因规模小,找不到销路,失败了。
高产区,棉花不能丢
针对种田大户的困惑,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
“优势产区,棉花不能丢。”省农业厅种植业处处长肖长惜、省农技推广总站副站长羿国香均这样认为。
羿国香说,由于棉价低迷,种植过程费工,加上机械采摘没过关,棉花已不适宜种田大户规模化种植,因为难以消化土地流转租金成本与请工成本。但小农户用自己的土地、自己的劳力种棉花,还是有一定的利润,就当是“自己给自己打工”。
肖长惜说,我省棉花面积高峰时有900万亩,去年只有397万亩,腰斩式萎缩。
低产棉区调减是合理的,但对于亩产五六百斤籽棉的高产区,还是应该稳棉。一些农民种了一辈子棉花,也有技术优势。
棉花怎么种?羿国香认为,要转方式,做好节本增效文章,不一味追求产量。推广轻简化栽培技术,选用短生育期品种,变“麦套棉”为“麦后棉”,变移栽为直播,减少种子、肥料和劳动投入。
天门市农业局副局长刘道红说,天门是全国有名的“棉花之乡”,现在棉花面积不断缩减,夏天难见集中连片的棉田,甚为可惜。他呼吁把天门棉花纳入国家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给予棉农种植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