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当前我市棉花产业的现状
1、植棉面积大幅减少。安庆在2010年种棉*高曾达到152 0173 3840万亩,后来逐年下降,2014年降到70万亩左右,据调查摸底统计,2015年全市将下降到30万亩以下,其中望江、宿松两产棉县更为突出,降幅在70%左右。
2、棉农收入持续降低。2014年以来,全市棉农大部分植棉处于亏损状态,据调查,2014年棉花每亩在成本为 1585元,其中物化成本 615元,人工成本为 970 元。2014年全市
3、棉花加工产能严重过剩。我市现有经国家棉花加工资格认定的400型棉花生产企业24家,无资质的3家,无资质的200型及皮辊小型加 工厂若干家,年加工能力在15万吨以上,2014年度,有一半的企业没有开机生产,开机加工的生产量也不到往年的三分之一,不到产能的七分之一。“僧多粥 少”、产能严重过剩,导致棉花加工企业全面亏损。
4、
5、棉花产业倍受冲击。因政策与市场的影响,2014年新棉上市以来,曾经活跃在城乡的棉花经纪人因价格偏低,前期高价收购囤积的籽棉,不愿出售而出现亏损。棉花种业、农膜销售量仅为过去的三分之一左右,棉花仓储、棉花物流业经营也因此变得十分萧条。
二、形成原因
1、政策调整适应期。2014年,国家在新疆实施目标价格补贴的政策试点,与此不同的是,内地九省主产棉区改为定额直补2000元/吨,整体看来在政策调整的适应期中,内地棉区农民亩均收入普遍下降,甚至有所亏损情况多有发生。
2、供过于求是主因。我国2014年的棉花产量是639万吨,需求量730万吨,每年 1%的关税进口棉89.4万吨,加上三年收储的1100万吨国储棉,可以说我国棉花资源将在较长时间处于供过于求状态。
3、新疆棉对内地的冲击。新疆地大物博,适用于大规模的机械作业,新疆棉优质高产,棉农收入是内地的2倍以上,加上国家对新疆实行 19800的棉花价格直补政策,仅此一项其收益比内地棉每吨就要多5000余元,更具竞争力。 4、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劳动工资水平明显提高,外出务工收入远高于务农收入,大批的青壮年外出务工,农业劳动力老龄化 明显,家里只剩下留守老人和孩子。因身体状况和家庭事务诸多因素,不可能大面积种植棉花。
三、几点建议
1、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在新常态下,作为我市的棉花加工企业要充分认清当前形势,转变观念,要打消过去的习惯性思维,认为棉花市场是“三年河东、三年河西”,将来还是这样的错误想法,正确领悟国家对棉花产业的大调整是大势所趋。
2、大胆探索、积*应对。针对我市棉花资源日渐枯竭、轧花厂难为“无米之炊”、面临不转即亡的困境,作为棉花加工企业要主动出击、积*应 对。一是要在政府的指导下进行转型,提供招商服务、提供融资平台;二是通过多种途径,招商引资,企业原有的土地、厂房和职工等多种形式都可以进行入股,共 谋发展;三是要开展多种经营。可以将原厂改组为农副产品收购、农资供应服务中心;也可以改造为粮食烘干与储存;对地理位置好、交通便利的可以改造成物流仓 储经营。
3、培育龙头、创新经营。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下,在望江、宿松棉花主产区要培育1-2家省级棉花加工龙头企业,鼓励和引导企业走精深之 路。就目前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存的产业形势下,逐步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 力,从源头上降本、保质、提效、促进安庆市棉花产业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