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射阳县供销社某负责人介绍,大致有三个原因导致盐城市射阳县正在逐渐丧失植棉优势。一是气候原因。该负责人介绍,由于温室效应影响,气候变化异常,射阳县通常在清明前后播种,此时该地区正好经历“倒春寒”(原本温度应该回升转暖),棉花幼苗发育和生长受到了较大影响。另外在8月份棉花结铃吐絮期间,正是需要阳光、温度的关键时期,而射阳县恰恰迎来长连绵阴雨天气,时间持续一两月,对棉花质量和产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二是长年种植单一作物,对土壤结构和
成分造成了较大的损伤,影响了作物生产的可持续性。尤其对棉花而言更是如此,民间俗语:“种棉伤田”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射阳地区历来就有植棉的传统,而且随着种植习惯的养成,周围很少看见其他作物,只是随着近几年植棉收益的下降,才给了其他作物生存的机会。三是随着全省经济的高速发展,射阳县务工人数大幅增加,农业从业人数大幅减少,加之近年植棉效益大幅降低,很多农户改变了种植模式,纷纷选种玉米、小麦和水稻,因为种植这些作物即能获得较高收益,又能减少对劳力的需求。据悉,大丰情况相比射阳也是半斤八两,同样处于植棉优势减少,面积大幅下滑的境地。
大丰县某棉农表示,去年
据该县供销社反映,2013年植棉面积约在15万亩,2014年在8万亩左右,预计明年在5-6万亩,棉花种植面积递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有无补贴已经无关重要,每位棉农心里都有一本经济账,哪种作物收益高,其心中的天平自然就偏向谁。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该省的棉花生产可能将成为一段逝去的历史。